本篇文章1865字,读完约5分钟
复工生产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大考验”,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产业链中各要素的配合。为了帮助企业恢复工作,恢复生产,嘉定工业区愿做一个“棋子”,帮助企业激活“休眠”产业链,打开主动脉,疏通微循环,使人流、物流、资金流能够有序运行。
截至发稿时,嘉定工业区已完成1018家企业复工备案,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家,复工率98.9%。
让物流尽快移动并与产业链连接
安全复工的前提是有足够的防疫物资。在协调防疫物资的流动方面,嘉定工业区为企业提供了就地帮助。
2月16日,嘉定工业区管委会接到紧急电话。在公园注册的企业热风时尚在摩洛哥购买了5万个口罩,在全国1000家商店使用,以恢复工作。然而,口罩供不应求,并且在离开海关时受到限制。在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的协调下,摩洛哥要求企业所在地的商务部门为该企业出具恢复工作的证明。接到这个紧急电话后,嘉定工业区管委会赶紧给区商委发了一封信,区商委当天就出具了证明。
2月10日,开利运输制冷公司正式复工,但公司发现原材料和备件的库存只够两天,大部分备件都放在一家物流企业的仓库里。如果企业不能按时恢复工作,开利的生产线将转向空.园区招商部长张立静亲临现场,立即指导并协助物流企业制定防疫计划,落实防疫物资,并帮助其第二天顺利复工。最终,物流企业及时开仓,实现了与开利生产的无缝对接。
企业经营不是“单干”,产业链的上下游往往环环相扣。于颖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和研究x光平板探测器的企业。该企业复工后,收到下游企业订购50台静电平板探测器的订单。然而,企业现有的核心控制电路板无法满足生产能力。于颖光电紧急打电话给广东的供应商,对方说还没有开工,最早只能在4月中旬交货,而下游企业给出的交货时间是3月中旬。无奈之下,于颖光电向嘉定工业区求助。后来,通过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出具的证明,供应商很快顺利复工。
医疗保险恢复后,园区企业改变了无菌手套的生产,但企业发现库存纸箱数量不能满足生产,而其他地方的配套企业没有恢复工作。火灾发生后,嘉定工业区服务中心迅速搜索园区企业资源,最终找到一家合格的造纸企业,并迅速帮助其准备防疫材料,落实防疫措施,及时恢复工作。一周后,盛达医疗保险的10万双消毒手套从装配线上下线包装。
让人力资本为企业“运行”并准确“输血”
对于那些从外地回到上海的人来说,早期的隔离和观察将使他们能够尽早返回工作岗位。对于企业来说,尽早修复产业链、防止订单转移并不是与时间赛跑的“大考验”,但重要的“考验中心”是员工孤立观察的便捷性和顺畅性。
迅达电梯是一家拥有数千名一线生产工人的大型制造企业,其80%的员工都来自上海。让非重点地区的员工逐步分批返回上海,是企业的一项紧迫任务。迅达与一个没有自己宿舍的天才公寓签订了租赁合同,并安排了首批居住在太仓、昆山等周边地区的50名员工先返回上海。出人意料的是,在疫情发生变化后,人才公寓表示无法履行合同。
“因为人才公寓租不出去,我们一个在太仓住了很久的员工来到了嘉定。因为身份证显示他是河南人,所以他不能回太仓,只能在车里过夜。”迅达中国董事长办公室主任袁女士介绍。嘉定工业区得知此事后主动协调,最终人才公寓同意迅达的员工入住。“员工恢复工作后,我们的生产能力增加到40%,为以后的产值稳步攀升奠定了基础。”迅达电梯的生产总监袁婷非常感谢政府的及时努力。
同时,重点地区和行业的人员回上海仍需严格隔离观察,但一些小企业不具备隔离条件。嘉定工业区按照规范将宿舍楼改造成空广场,并提供给企业员工进行隔离观察。志愿者被派去提供日常生活保障,这样员工就可以先放下脚,为随后的复工铺平道路。
位于上海和江苏交界处的嘉定,跨省就业非常普遍。很快,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机制,嘉定与昆山、太仓签署了健康观察互认协议,嘉定工业区迅速为园区企业办理了近4000张通勤通行证和25张车辆通行证,解决了企业用工紧张的问题。
在疫情的冲击下,小微企业面临着一个考验:“企业倒闭,材料需要进口,工资需要发放……企业现金流中断,需要准确的“输血”这三个月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我们必须坚定地与企业站在一起,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嘉定工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荣说。
生死攸关的营救开始了。2月28日,嘉定工业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小企业减免税实施细则》,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赁工业区集团及其下属经济公司、工业房管公司、中广国际、中科园的房屋,实施了2月和3月免租金或2月免租金、3月和4月减半租金的扶持措施。这场及时雨给许多中小企业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