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3字,读完约7分钟
打开“文化嘉定云”,嘉定居民曾雅看中了7月3日的昆曲讲座,急忙订票。此外,她还是社区附近“我的贾自习室”的常客。每当有新书上架,她总是需要借一到两本书回家。"公共文化资源的获取越来越方便."曾耶鲁觉得嘉定近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以前我不知道去哪里找活动,我很羡慕住在城里的朋友。现在所有的资源都被整合到了云中,图书馆被送到了市民的家门口,市民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服务。
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立以来,嘉定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通过推出“文化嘉定云”,建立总分馆直接管理模式,提升文化亲和力,引入多元社会主体,实现了公共文化的参与、共建和共享,“文化嘉定”名片越来越受重视。
“嘉定云”精确连接市民的需求
“认知度低、参与率低、设施利用率低”曾是公共文化服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嘉定区文化广播局率先建立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公共文化”模式搭建“文化嘉定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整合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和用户,使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可见”和“可分析”,同时允许社会组织“通过渠道”和“机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嘉定云”是集文化活动、场馆预订、文化协会、在线学习、文化电子家园、数字展厅等服务于一体的板块。区、镇两级的文化活动一目了然,表演、讲座、展览时间、地点、剩余门票等信息清晰列出,大大提高了公众文化活动的知晓率。“上线后,文化场馆的预订率提高了三四倍。每个人都通过口碑传播,已经积累了15万用户。”负责“文化嘉定云”的嘉定区文化广播局工作人员闫妍说。目前,“文化嘉定云”平台已经发布了6700多条文化活动预订,每天发布30多万张投票,访问量超过30万次。
嘉定对数字服务的探索不止于此。“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重视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公民也有利基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嘉定区文化广播局副局长朱宏说。去年,“文化嘉定云”第三期启动,创造性地将“文化众筹”概念引入公共文化领域。在这个平台上,具有公共利益的公民可以自己发起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一些喜欢古琴的人曾经开办过众筹课程。活动结束后,情侣们聚在一起成立古琴俱乐部,并定期交流。“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众筹是对公共文化服务数量和种类的有益补充。”闫妍说。
自推出以来,“文化嘉定云”还利用大数据准确记录市民的文化消费需求,促进上海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根据创图发布的数据,嘉定区超过60%的用户是有30至39岁孩子的年轻家庭。嘉定区借鉴大数据,改变了传统的评估和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朱宏说:“准确的供求关系,让人民知道有什么文化活动,政府知道人民喜欢什么,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更加多样化,而且照顾不同群体的需要。”
24小时图书馆扩展服务联系人
在上海金融谷工作的白领吕涛热爱阅读。不久前,位于城北路的“我的贾书屋”金融国学博物馆正式开放,这让他非常高兴。“嘉定图书馆是上海最漂亮的图书馆之一,但离工作地点很远。自习室开放后,借书和看书就更方便了。”在线“嘉定文化云”为您提供触手可及的文化资源服务;线下,“我的书房”,人民书店等。,进一步将公共图书馆资源融入街道、城镇和社区,并在市民家门口建立文化加油站。
“区级博物馆的承载能力有限。我们希望通过统一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操作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图书服务。”嘉定图书馆馆长黄鹂说。嘉定地域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调查的基础上,嘉定于2014年开始建设“直接管理模式”的总分馆。区域地图是主要的图书馆,每个街道和城镇的图书馆是分支机构。统一配置文献资源,统一应用上海图书馆“一卡通”借阅系统,统一升级rfid借阅技术,统一实施管理评估系统,统一使用身份识别系统。目前,12个街道和镇分支机构已全部纳入“直接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此外,252个行政村图书馆、110个农家书屋、100个“人民书店”遍布农村志愿者家庭、村委会、军营等基层,实现了公共图书馆阵地服务的突破,编织了覆盖区、镇、村、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自2017年1月以来,嘉定针对空白区设立了几个“我的自习室”,这里人流量大,但缺乏公共图书资源。每个自习室平均藏书5000多册,被纳入上海中央图书馆服务体系,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服务必须满足人民的需求。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需要读书。”黄鹂说。大量的“我的书房”集中在商业区或住宅区的入口处。截至6月中旬,已开放的7个“我的书房”已接待读者21万多人,借阅图书10多万册,开展了阅读马拉松等50多项阅读推广活动。公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几个街道镇的居民也表示愿意通过12345等平台在周围建“我的自习室”。
“我的书房”以主题馆的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6月28日,“我的书房”红色主题馆在嘉定新城洪德路50号嘉定区党建服务中心开门迎客。它有50多个座位,藏书8000册,包括大约2000本关于建党史和红色文化的书籍,并配有亲子、文学和金融等综合性书籍。用读者冯华的话来说:“24小时的学习就像一座灯塔,吸引着喜欢读书的人不分昼夜地借书。”到今年年底,嘉定区计划建设30个自习室,实现所有街道和城镇的全面覆盖。
“文化亲和力”振兴集团文化资源
夏天很热,是时候准备凉爽的聚会了。嘉定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严振华安排并挑选了伊美舞蹈队、老板乐队和我唱我的秀歌队等优秀团体艺术团队排练节目。除了“自娱自乐”,他还去了外港镇和南翔镇“探亲访友”。
自201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以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满负荷运转率不断提高,同时沉淀和孵化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反映时代新貌和优秀艺术水平的群众性文艺队伍。为了充分利用群体文学资源,嘉定区各街道探索了“文化走亲”、“街镇游”等传播模式,并通过群体文学团队进行跨区域演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在嘉定区,人民说唱团形成了区内街道与镇之间的互访,外港镇与太仓程响镇、安亭镇与昆山华侨镇“结对”,定期交流文艺骨干,打造“跨境文化之旅”等主题品牌文化活动。
嘉定镇街有221支队伍,严振华将队伍分为三类:“自娱”、“自娱”、“自娱教”。共有16所学校可以“娱乐”和“育人”,成为“文化亲和力”的主力军。boss乐队成立十多年,其前身是上海嘉丰棉纺织厂乐队,拥有长号、小号、萨克斯管、电贝司、电子琴和爵士鼓。除了坚持自愿参加街头文化中心的月底舞会,乐队还去了华亭镇和聚源新区演出。“人民渴望享受更多的文化活动,人民的明星也渴望更多的舞台。”严振华表示,“文化走亲”整合区域文化资源,充分调动群体文化团队的积极性。“在长征社区演出后,伊美舞蹈团看到对方的海派风格充满灵感,产生了许多新的灵感。”
今年2月,全市176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上海联合成立了“闵行文化联盟”,探索全市“文化探亲”活动。嘉定区许多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首批成员单位。朱宏说,嘉定区将以建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指导,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规范化和数字化服务水平,形成“文化惠民、教育育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意识和幸福感”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