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2字,读完约7分钟
一公斤香蕉大约1.6元,一个苹果大约1.3元。它一天能卖50公斤,一天能赚10多元,一个月能赚300多元。
1979年,月收入超过300元的乔·成为嘉定第一批有钱人,也是嘉定第一批领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个体户”,这几乎与改革开放相吻合,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开始走向市场经济赋予的自主命运。
乔·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万多个体户致富的代表。
人员档案
乔生于1938年。1956年高中毕业后,他开始在谯周北部开一个卖糖果的小摊。1963年,他响应“城市人口到农村去”的号召,去安徽务农。1967年,他搬到江苏省昆山市当农民。1979年改革开放后,他回到嘉定,恢复旧业,卖水果。1981年,他第一次在嘉定公开展示私人杂货店招牌“嘉义村”。20世纪90年代初,乔大胆尝试,承包了国有小企业梅园饭店。1997年,乔及其子女注册成立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后的“重新创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内部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工商业首先被取消。那一年,乔才40岁。
1979年,乔在安徽农村和昆山经营了十多年后,回到嘉定,再次成为个体经营水果生意的个体经营者。每天黎明前,他都会往返于嘉定和市区之间,去十六铺买水果,然后去嘉定镇卖。虽然他工作很努力,但他丰厚的收入使他还清了前几年800多元的透支债务。
乔这不是第一次创业。1956年,高中毕业的乔面临着一个选择:家庭条件差,如何缓解经济压力?乔选择了做生意。他在谯周北部的百货商店前摆摊卖糖果。
“那时,我们被人看不起,但我相信努力工作可以使我变得富有。”说起乔的辛苦往事,脸上依然有着淡淡的笑容。然而,他的生意没有持续多久。1963年,乔·响应“城市人口下乡”的号召,到安徽务农;四年后,一家人搬到昆山农村地区探亲访友,并仍然在那里当农民。
改革开放的使乔感到了机遇。
1981年,乔·将水果生意交给妻子,在清河路灯龙广场开了一家杂货店,取名为“嘉义村”。在各方的支持下,“嘉义村”获得了嘉定区第一批个体摊点经营许可证,展示了其自有品牌。乔还记得,他的杂货店坐落在一个铁皮房子里,门口有一棵大樟树保护铁皮房子不受风雨侵袭。现在,原来的铁房子早已不复存在,“嘉义村”早已关闭,但那棵大樟树依然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去“嘉义村”找你买不到的产品
乔的嘉义村食杂店与众不同,无论是装修、经营理念还是服务项目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在店里贴了一副‘做生意,实事求是,赚钱,讲道理’的对联。我认为这是对运营商最基本的要求。”乔说这话的时候,也做了同样的表示。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被她的父母叫去商店挑选最好的榨菜。当时,优质榨菜已经脱销。乔挑了一包质量好的榨菜,写了张条子给小姑娘赔礼道歉,要求小姑娘以后再买。这家人被乔的诚实所感动,后来成为“嘉义村”的老顾客。还有一次,一个外教用上海友谊商店的优惠券买香烟,乔根据香烟的价格给了零钱。当外宾离开时,他举起大拇指,反复称赞他。
“春风带来夏雨”。乔还推出了十项新服务,包括问路和咨询、设置药箱、提供打气筒、免费使用火柴、代他人写信、换零钱、登记缺货等便利服务。例如,一小块牛奶腐烂了,一个小钱,一个大三分钱,大商店都怕麻烦,怕大损失,不想卖,但“嘉义村”煞费苦心地做小生意。
当时,国有商店按时关门,市民们不得不去“嘉义村”做一些临时购物。1984年,上海发生了地震。受惊的市民在半夜跑出了他们的家。许多人什么也没带。如果他们饿了怎么办?国有商店不能指望它,市民只能敲乔的门。很快,“嘉义村”开张了,饼干、蜡烛等物资成为市民的应急物资。当时,嘉定市很多居民都知道:“买不到的货就去‘嘉义村’。”
一个一万元家庭的诞生
随着“嘉义村”的招牌越来越响,乔也在谋划着改变。1984年,“嘉义村”开始开展批发和寄售业务,业务大幅增长。1985年,乔雇佣了9名员工,同年,“嘉义村”的利润超过了1万元。
记者从乔的经营情况表中清楚地看到,1985年“嘉义村”的营业额为530,461.9元,其中零售161,894.83元,批发215,567.07元,寄售43,000元,水果110,000元;缴纳营业税12023.23元,缴纳所得税、工商管理费等。,合计25000元以上,支付工资9882.10元;净利润为15,706.08元。乔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在这次行动中,乔发现居民手中有很多杂瓶子,但很多废品站拒绝接收,很多居民觉得弃之可惜,留着也没用。为了帮助当地居民打开杂瓶市场,乔根据不同厂家的需求,在店内四处展示样品瓶。许多居民看到后,他们回家清理旧的杂瓶子并把它们送去。乔先后购买了近8万个废旧杂瓶。
承包国有酒店的年利润
20世纪80年代,腐乳是嘉义村最畅销的食物。当时,虽然人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但他们的收入普遍较低,腐乳是最经济的一餐。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的收入增加了,一些人开始放弃外出就餐。这时,乔·冰夷,这个一直以经营杂货店为主的人,赢得了新的挑战。
当时,梅园饭店是一家国有饭店,连续几年亏损难以承受。为了进一步分离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负责人决定让个体户进入店铺承包经营美苑餐厅。选择谁?负责人绞尽脑汁,终于选定了乔。
国有企业应该做什么?乔对缺乏信心。然而,多年的商业经验让他明白,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乔一头扎进了酒店。他首先改革了劳动就业和工资分配,并根据厨师、侍者和杂工的数量雇用他们。尽责的人根据销售额的比例拿更多的钱,而不尽责的人没有被分配。在操作上,中餐和晚餐的供应以中、低档为主,并增加糕点、油条、豆浆和糯米等早点供应。对从事前期工作的员工采取联合销售和计件工资制度的形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业务收入的增长。很快,多年来一直亏损的梅园餐厅盈利了,28平方米的小餐馆面积扩大到60多平方米。平价家常菜成为附近人们外出就餐的首选。
梅园餐厅已经运营了5年,几乎每年都盈利。1995年,57岁的乔准备退休,但很快,他又出山了。1998年,他凭着自己经营梅园餐厅积累的经验,开了一家澳早面馆,并带着孩子注册成立了上海贾珍实业有限公司。
过去,许多人不敢想通过个体经营来承包国有企业。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春风,这种剧烈的变化随处可见,个体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户的辛勤劳动和努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今,个人和私营企业已占中国市场参与者总数的90%,创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
(照片: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