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5字,读完约9分钟
嘉定区认为,人居环境是城市变化的最好见证。嘉定新城建设发展十五年来,住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类住区进化史。人居需求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是嘉定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道路上最典型的变化。住在嘉定新城(马鹿镇)的朱,已经从危房里搬到了拆迁安置小区的高楼里。何和与他有着共同经历的村民们,既是嘉定城乡巨变的见证人,也是改革开放中城市化进程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字符文件
朱,1941年10月出生,嘉定区嘉定新城(马鹿镇)钟芳村村民。他曾在上海新湖玻璃厂工作,现已退休,住在嘉定新城(马鹿镇)元香坊社区。
期待提高生活幸福度
从建设新城市到如何建设新城市;从拆除第一块旧砖到搭建第一座新建筑,到嘉定新城十五年来的发展变化,老土朱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朱是村的一个村民。除了当兵的日子,他几乎没有离开过钟芳村,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他的整个家庭。1978年,随着的改革开放,朱一家把破旧的房子改成了两层的农舍,但住房危机并没有得到解决。
“那时,我和妻子、两个女儿以及父母住在一起。虽然房子又盖了一层,但由于宅地不大,除了客房和灶房外,还有一两个房间可以住。”朱告诉记者。
“你住得拥挤没关系。最头疼的是雨天。”在朱的记忆中,每次下雨,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都要被调走,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原因在于住房质量。当时,主要材料用于工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筑材料远远不能满足村民建房的需要。“瓷砖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在过去,5000块瓷砖只能用于一所房子。”但当时,建筑材料根本不够,三栋房子只能薄薄地铺上10,000块瓷砖。时间长了,瓷砖损坏后,房子很容易漏雨。此外,村民建房时,还会用一些替代品来代替建筑材料,如用杂木条和竹竿薄膜代替椽子,用竹子代替实木。这样一来,虽然房子勉强建成,但仍然存在安全隐患。朱和村民们听说嘉定有些地方正在进行搬迁工作,他们特别羡慕和期待。我没想到这个愿望会很快变成现实。
见证新城建设的速度
2003年10月,上海市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支撑、人口规模一定的新城”,嘉定新城被确定为郊区三大重点发展新城之一。经过各方讨论和努力,嘉定新城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9月获得批准。
嘉定新城占地220平方公里,分为三组:主城区、安亭和南翔。其中,嘉定新城核心区面积为17.23平方公里。嘉定新城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枢纽,按照经济发达、功能完善、宜居创业的要求,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同等城市效应、生产与城市一体化、综合辐射能力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城。
一座新城市的诞生和崛起意味着这片土地将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钟芳村位于郊区环路和伊宁路之间,占地2.3平方公里,分为嘉定新城中心区,村内近900名村民面临搬迁。
“在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农村,有必要搬到高层建筑的安置房里。情绪很复杂,有失望,但更多的是希望。”朱告诉记者,他在这次拆迁中得到了三套公寓。“一套自己住,另外两套给两个女儿。这个家庭很幸福。”钟芳村村民的拆迁安置房是嘉定新城中心区配套拆迁商品房的“元香坊”,该商品房建在钟芳村原址上,这也是村民愿意搬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4月28日,“源祥坊”开工建设。搬出老房子后,朱夫妇和村里9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一起住在政府安排的过渡房里。在其中一栋过渡性的房子里,朱实际上体验到了新城建设的速度。因为他从北窗往外看,他不断发现“元香坊”越来越高,越来越漂亮。"在一个月内建一层非常快."
2010年10月28日,经过700多天的等待,钟芳村的村民终于在嘉定新城元香坊找到了他们的新家。
得到朱的新房子后,忍不住去小区内外逛了逛。高大的建筑错落有致,宽敞的建筑/房间种植了各种植物、完整的建筑设施和儿童公园。甚至在装修之前,他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白板室”,绰号“早点享受生活”。"许多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追求进步,希望在新家里度过新年。"在朱家的记忆中,那年春节期间,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搬进了新家,到处都是热闹的场面。
分享新城建设的成果
朱和村的村民成为第一批享受新城优质生活的居民。这也印证了新城建设的初衷:只有让当地居民和农民分享新城建设的成果,高规划、高起点的新城才能有一个和谐包容的基础。
然而,“老土著”仍然有一个问题:那些生活了一辈子的自然村落会不会一次次地改变面貌,不留痕迹?让人开心的是嘉定新城很怀旧。在原王家寨地块,保留了几栋江南风格的旧建筑,白墙白瓦,使新城核心区延续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洪德路还没有成为“一路新城”。董允大厦和云曦街的商业项目都建在董允和云曦的原始村落里,甚至分散的河流和城市也成了生态的一部分。“当初,洪德路两边都是进口企业。可以说,洪德路见证了改革开放后钟芳村的发展。”朱对说:“留下古道名有历史渊源,我们也有思想。”
令村民们惊讶的是,虽然这条路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但新城的道路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不仅平坦宽敞,而且布满绿色植物,向四面八方延伸。“过去,人们在村里泥泞的路上走起来很不方便,更不用说开车了。”朱告诉记者,特别是在雨天,泥泞的道路上经常会出现“泥坑”的场面,有时甚至需要别人帮忙把陷在泥坑里的腿拉出来。如今,嘉定新城除了阿克苏路、洪德路、伊宁路和白银路外,是上海未来全新的发动机区,还有纵横交错的路网,如嘉民高架路、胡加高速公路(s5)、湖湘高速公路(s6)、上海绕城高速公路(g1501)和胡艺高速公路(204国道)。与此同时,嘉定的4路、9路、14路公共交通以及穿越境内的轨道交通11号线,使出行更加便捷和自由。
过去,的家人最怕去医院看朱。“我女儿小时候发烧去了医院。我等不及全家人都出去了。我妻子带着孩子和我一起骑自行车。我的父亲不得不乘坐另一辆装有各种日常必需品的汽车。”你不仅向别人学习,而且因为在你家附近的老城区只有一家中心医院,所以每次去医院你都要骑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如今,在嘉定新城中心区,不仅有瑞金医院北方医院等三甲医院,还有区妇幼保健院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有家医院,就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
在朱看来,嘉定新城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也颠覆了他们过去的生活方式。嘉定新城核心区规划用地分配表中有这样一段:核心区60%的土地用于环境、文化教育及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元香湖、紫气东来等景观设施相继建成,居住在新城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一千米湖和一百米林带来的舒适;交通大学嘉定分校、华二私立初中、德福路学校、中福会幼儿园等一批教育设施相继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使新城充满生机和活力;区图书馆、区文化中心和保利大剧院不甘落后,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截至2017年底,嘉定新城已完成26个功能项目,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36亿元。
在朱的家里,还有一个钟表和一台在计划经济时期买的缝纫机。珍惜到现在,不仅仅是因为当初购买的困难,更是因为他们一直提醒朱,人生的幸福是很难得到的。朱的幸福只是嘉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惠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相关链接
嘉定新城建设大事记
2003年10月,在上海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嘉定新城被确定为郊区三大重点发展新城之一。
2004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区域规划纲要》获得批准,首次明确了嘉定新城是由嘉定新城、安亭和南翔三个组团组成的组合城市。
2005年7月,上海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嘉定新城推广推介会召开,拉开了嘉定新城建设的序幕。12月,嘉定新城中心区的首个住宅建设项目“惠民家园”开工。
2006年9月,嘉定新城区总体规划获得批准,规划面积约122平方公里。
2011年1月,第一批元香玉一期拆迁居民入住;6月,新城中心区首个物联网环境监测点(嘉定新城规划展览馆)竣工;12月,区妇幼保健院新医院建成。
2012年3月,嘉定区妇幼保健院开设诊所;9月,华二初级中学开学并投入使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竣工并开学;11月,智慧城市智能公交示范线建成并投入使用;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医院投入试运行。
2013年5月,嘉定新城上市公司总部园区规划启动;6月,嘉定博物馆、嘉定区图书馆和文化中心新馆开幕;9月,丁爽路幼儿园开学了。
2014年9月,上海保利剧院试运行并举行首次演出。
2015年7月,中国福利研究院嘉定新城幼儿园项目竣工;8月,嘉定体育馆(新馆)试运行;11月,中国福利研究院嘉定新城幼儿园开幕。
2016年1月,嘉定新城首个社区邻里中心——希望社区邻里中心(双旦路1499号)开业;上海保利剧院建筑工程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5月,嘉定新城大东城开业。
2017年6月,嘉定新城总部园区f01a-1地块(郭蓓科技)开工建设,这是嘉定新城首个总部级项目。
2018年5月,上海西云路文化商业休闲街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