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2字,读完约2分钟
位于嘉定区聚源新区的明志堂汉字砖收藏有3万多块古砖,每一块都是一本历史厚重、鲜为人知的故事。每次参观,我总是喜欢停在二楼展厅左侧的“不败之墙万岁”。这些刻有“不败万岁”字样的古代砖块经常阻止我。仿佛他们还活着,他们期待着向人们讲述他们的故事。
明志堂有近1000块刻有“万岁不败”的古砖,陈列在“万岁不败”墙上的200块古砖大部分出土于江浙一带。其中一个是馆长朱1995年在湖州一个农民家里的厕所里发现的。这块砖也开始了他收集古砖的艰苦旅程,它也是明志堂今天的“基石”。
“不败万岁”中的“万岁”一词最早是古人用来庆祝、欢呼和庆祝的。西汉时期,汉武帝颁布“庙万岁”的礼制后,“万岁”一词成为皇帝的御用词。“不败”意味着不被打败,这意味着不朽,意味着祖先的追求和生存。此外,中国有厚葬的传统,所以“万岁不败”,作为古代墓葬的砖铭,也与中国的丧葬制度密切相关,反映了民间丧葬习俗的一种愿望和祝福。
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古砖上写的“万岁不败”是不同的。自商代以来,汉字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其形状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和楷书中发生了变化。在汉字演变的字链中,篆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继承了金文的思想,从《礼记》开始。“不败之墙万岁”上的大部分字体都是篆书,书写形式各异。“万”字的草字头有几十种写法。此外,许多砖上都刻有年份数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小篆》到《妙篆》的文字演变。
在我看来,这些砖可以保存到现在,它们被收藏和展示了几千次,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历经风吹雨打,绵延至今的民族韧性。就像这场COVID-19肺炎防疫战一样,全国人民秉承“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没有不可逾越的春天”的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战胜困难,这是中华民族万岁不败的“硬核”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