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8字,读完约5分钟
在上海闵行区居民的心目中,“美美”和“郝好”是主要的“网红”。这两个可爱的吉祥物出现在干净建筑工地的墙上,出现在文明宣传的旗帜上,出现在各个社区和建筑的公告栏里。“美美”、“郝好”和“闵行”谐音,是闵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大使”。
闵行有200多万常住人口,其经济总量在上海各区中名列前茅。它曾经是“城乡结合部”,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稳步转变为“现代主城”。
邻里中心:宾至如归的感觉
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涉及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闵行区委书记朱说,闵行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先导,以人为本,聚集资源,搭建平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灵魂工程。
走进梅陇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红色的主色调非常醒目。今年以来,该中心轮训了6600多名党员。“我们探索建立党建服务中心,这是为了让居民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梅陇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书记兼主任马春海说。
与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齐头并进的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邻里中心”。记者在“时尚南方”邻里中心看到,日常活动丰富多彩——沪剧交流、舞蹈排练、太极练习、心理学课程、烘焙课程等。
“时尚南方”邻里中心秘书长金晓军表示:“周边居民独立参与中心活动,加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计划建设约100个社区中心,其中已建成32个,平均每月提供医疗、助老、文化体育教育、公益互助等90多项服务,社区中心活跃着400多支群众文化体育队。
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创造诚信”做出贡献。据统计,闵行区有37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15%,开展了4135个志愿服务项目。
彻底拆除违规行为:重现美丽的水乡
闵行区位于上海的地理中心,看起来像一把“钥匙”,钥匙杆插在市中心,钥匙柄靠近郊区。曾几何时,一些“城中村”被非法建造,环境混乱,群众反应强烈。
花草镇的溆浦村曾经是闵行区最脏的“城市黑村”,那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空煤气污浊不堪,几乎每家每户都非法建房出租。
近年来,上海开展了“五违四要”环境整治,闵行区打响了徐浦村拆迁违规第一枪:村集体大企业拆迁和党员干部入户拆迁。当村民们看到村主任家新建的四层小楼在一夜之间被拆除时,他们不禁大吃一惊。仅在51天内,该村5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就被彻底拆除。
经过生态修复、地下管网铺设和河道疏浚后,这个村庄看起来焕然一新,村民们哀叹“它好像生活在一个公园里”。华蓥镇党委副书记黄璐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为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实惠。”
闵行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倪表示,闵行区已拆除违法建筑1865万平方米,开通59条破损道路,完成270公里河道综合整治,新增绿色公园508公顷。道路变得干净整洁,河流变得清澈,江南的面貌又出现了。
社区建设的田园模式是闵行区的成功探索。“田园模式”以社区党建为导向,以社区安全建设为切入点,联合物业、行业委员会、居委会和社区警察共同治理社区家园。
拥有3万至4万人口的上海康城是上海最大的住宅区之一。它曾经是城市中一个著名的社区,在那里社会治理是困难的。曾有一段时间,集体租房和盗窃案件频繁发生,居民们意见很大。
闵行区新庄镇结合“创造整体”行动,着力推进上海康城“田园模式”,引导康城工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将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与此同时,社区新安装了1900多个高清视频监控探头,推动了社区门禁系统和消防设施的改造,建立了新的媒体平台,吸引业主参与和平共管。2016年,这里报告的入室盗窃数量下降了一半,今年下降了80%。
完成报告厅:文化悄悄地滋润着事物
让文化的力量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是闵行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垫脚石”。
走进红桥镇文化中心,“秀起讲堂”牌匾映入眼帘,寓意修身养性。文化名人与居民面对面,分享文明故事,传播文化魅力。从著名京剧艺术家尚,到配音演员乔振,从象棋、书法到生活感受,居民们都可以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团体、工业园区,人群聚集的地方,将开设“修理讲堂”。流动的是演讲厅,流动的是文化。
闵行还着力打造合唱节、沪剧节等品牌活动,培养了100支特色文化团队;开展“街道镇文化展示周”等基层群众性活动,鼓励公民创作文艺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闵行区中小学一年一度的“温来杯”优秀儿歌演唱和中国古典唱法主题表演,培养了一批新的传统文化“人才”。温来中学校长白斌表示,举办这次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文化滋养,形成‘溢出效应’。”
闵行区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世军表示:“我们希望以‘创泉’为指导和抓手,全面推进闵行从‘城乡结合部’向‘现代主城’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