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5字,读完约3分钟
在闵行区颛桥的土地上,一所小学历经百年风雨,磨砺出其独特的温暖气质,世代传承着颛桥的千年文脉。这是颛桥中心小学。11月28日,庆祝了110周年。本报记者方玉斌实习记者张译文
文化是遥远的,氛围是主导的
近代新式学堂在晚清逐渐出现。颛桥镇有识之士何先生于1908年在颛桥南街租了一套私房,并创办了颛桥小学堂。一个班,一个老师和30多名学生。它始于颛桥中心小学。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41年里,学校的名称、教育制度和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变化,共有10位校长。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称为“江苏怪人”的张翼,以及“吃得苦,受得苦,可以做人”的陶行知、曾赠。1926年,张毅被任命为颛桥小学校长,并提出学校要进行“八强教育”(强健大脑、视力、听力、说话、饮食、呼吸、手脚)。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把转校作为转校地区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基地。1949年,专校地下党组织与人民解放军合作解放了专校。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转小田操场召开军民大会,宣布转桥解放。
服务民生滋润朱安溪
解放后,颛桥小学于1950年更名为颛桥中心小学,同时成立颛桥辅导区。颛桥中心小学负责全乡所有乡村学校的辅导工作。1954年,在颛桥西街(松江县颛桥小学旧址)设立了一所分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转桥辅导区恢复,转桥中心小学继续承担转桥地区小学的组织、领导、管理和教育指导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学校的硬件得到了显著改善。1996年9月,位于中沟路的颛桥中心小学新校舍竣工并投入使用。从2003年到2005年,它经历了扩建,现在它有一个现代化的校园,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各种设施。
多元化、和谐、全面发展
颛桥中心小学的文化品格是“开导颛桥,厚道温暖”。颛桥中心小学校长唐伟敏介绍说,“颛桥”一词不仅代表颛桥,还意味着善良和无知,体现了“生命的开端本就美好”的美好信念。其精神气质体现了“稳定、均衡、优质、特色”的发展品质。
如何理解这四个字?唐伟敏说,颛桥中心小学是一所面向人民的学校。近年来,学校一直追求在全面均衡的课程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并在艺术、科技和体育方面开设了特色鲜明的品牌课程。1997年,腰鼓从陕北安塞传入,颛桥中心小学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并不断完善。如今,“转校走读”已成为学校乃至地区的文化名片,这促使安塞转校向它学习。
面向未来,与美国一起前进
这所学校正在庆祝其成立110周年。它如何走向下一个十年甚至下一个世纪?唐伟敏说,以建校110周年为契机,学校从三件事做起:个性化教育,从关注集体关注基础发展到关注个人。今年,学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为了构建面向未来的课程,这所学校引进了stem课程、空航空航天、儿童编程和智能机器人。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并辐射出去,今年,转校小谷娃走出校园,以“民俗文化大篷车”的形式活跃在转校桥的公园、文化广场和商业广场。
让普通学校与众不同,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幸福,让家乡的人们更满意,这是一种小小的办学信念。唐伟敏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既有江南风雅又有现代气质的老闵行传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