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42字,读完约2分钟

杨浦社区邻里中心由社会组织运营,人民自下而上参与自治,2012年建成第一个社区邻里中心,已建成54座,成为杨浦区人民的“家门口的会所”。“十三五”期间,杨浦区将建成60个邻里中心,平均每平方公里一个,覆盖“十五分钟生活圈”,创建和谐共管的邻里社区。

老小区新温度 杨浦睦邻中心:家门口的会所

在平凉第一社区中心的两栋老房子的屋顶上,十几个居民在“空中国花园”里忙碌着。邻里中心与同济大学的景观设计专家合作,在屋顶开辟了一块区域,种植了一种“可食用的景观”,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微型农场”。

“我们一有时间就来工作,累了就在树荫下喝茶聊天。”居民黄正在花园里忙碌着。每一个居委会都有一个“私人地块”,采用“螺旋花园”的形式,使植物从高到低垂直分布,在空室内可以达到最大的利用率。前期在同济大学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建设花园,后期由居委会的爱花人士负责照顾彼此的小花园。小花园,从种植到开花到结果,团结了许多居民的心。

老小区新温度 杨浦睦邻中心:家门口的会所

延吉新村街崆江路645弄是一个夫家社区。2012年冬季,在社会组织上海新图社区健康促进会开始运作延吉社区第四邻里中心之前,对整个社区进行了一次需求调查,高达95.3%的居民认为现有的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旧社区的问题逐渐显现,居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仅靠居委会或街道是无法满足的。如何使服务跟上需求。杨浦区的做法是让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而最亲近的人会提供服务。

在邻里中心开始运作之初,新图就开始以自己的专业领域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筛查和讲座。在居民中聚集了一批粉丝和热情的志愿者后,它将服务扩展到了许多领域,从而成为今天的多品牌运营模式,包括常青藤会馆、乐活社区、科技驿站、成长空屋等。

老小区新温度 杨浦睦邻中心:家门口的会所

邻里中心有100多名居民志愿者,罗阿姨就是其中之一。罗阿姨参加了邻里中心健康论坛后,成为了一名常驻志愿者,每天负责健身房的管理和健康论坛的组织宣传。

从参与俱乐部到参与社区治理,居民自治能力得到充分挖掘。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社会组织在服务领域有了良好的基础后,他们往往会蔓延到治理领域,共同创建一个有温度的社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老小区新温度 杨浦睦邻中心:家门口的会所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6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