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8字,读完约4分钟
1月16日下午,CPPCC十四届二次会议在杨浦区召开了专门会议。专题讨论分为三个议题,即“深化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会上,成员们积极发言,气氛非常热烈。委员会成员提议改善商业环境,鼓励创业创新;创造开放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加快创业创新板块建设;大力提升公园景观绿地,增加健身步道,为市民增添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在旧社区改造中注入新技术,将成熟的老式住区改造成生态社区;继续深化“河长制”,巩固河道整治成果;与重点大学建立文化创新战略合作机制,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发展杨浦区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了推进睦邻友好中心建设、方便居民生活等建议。
建立和规范儿童保育机构
随着人才引进和二孩政策的出台,新生人数逐年增加,给学前教育带来巨大压力。“上海家庭对托儿服务的需求很大,而且差距很大。面对这种强烈的声音,市妇联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改善3岁以下幼儿服务。然而,仅仅依靠妇联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建议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托儿服务”体系,由社区取代政府设立的托儿中心。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企事业单位开办托儿所。建立“公共托儿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是对有违规记录的服务机构和相关人员,并严格执行警告、回避或禁止就业等纪律措施。”委员沈岱青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陷入心理问题。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我们应该依法、高效、快速地应对与校园精神障碍相关的危机。欧阳芳芳委员建议成立医疗教育合作医疗小组,建立精神病医疗机构就诊、鉴定、诊断和治疗的绿色通道,建立康复学生的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医学院与学校合作建立社区心理门诊。“只有把医学教育和协作工作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使心理服务更好地满足这一社会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
曹凤云委员建议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培训。社区工作涉及社区中的重大事件和小情况,从国家政策的执行到邻里之间的小事。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不仅要善于沟通,还要善于沟通,这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基础。杨浦社区工作领域的许多做法都是开创性的,社区治理如火如荼,居民自治、礼貌社区和邻里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杨浦的特色日益鲜明,这是一个优势。要巩固这些成绩,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领导者,有计划地开展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和工作技能培训,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是一项成本低、见效快的基础工作。
杨浦邻里家园建设是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具体路径,也是培育自尊、诚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的社会群体的有效方法。闫兴亚委员建议,依托睦邻家园建设,推进健康社区旅游创新模式,促进养老协调发展。“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应建立诚实、自愿、互助、共享的公益性养老机制。”
张峰委员建议依托本区邻里中心平台,将中医药课程纳入平台体系。在短期内,在这个平台上创建一个中医药健康和健康的宣传角;中期以讲座形式举办中医文化课;从长远来看,依靠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远程视频和远程脉搏诊断。
“通过政协、九三学社等层面,我接触到杨浦区不同行业的精英,深深感受到杨浦区是卧虎藏龙。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的现状,建议重视使用离退休人才,但仍有富余能力,特别是要盘活离退休医务人员资源,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问题。”专员杨志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