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1字,读完约4分钟
几天前,在虹口区米一社区,一辆拖车在交警的指挥下缓缓驶入社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一辆布满灰尘和小广告的黑色桑塔纳被拖走,裸露的地面上布满了各种生活垃圾和蜘蛛网,同时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居民王阿姨情不自禁地称赞:“无论如何,我的儿子回家后再也不用担心停车位的问题了。”这是自9月中旬虹口交警配合曲阳路街道改造以来的第九辆“僵尸车”。
作为社区治理的痼疾,“僵尸车”一直困扰着居民和管理者。一方面,“僵尸车”占据了社区中已经紧张的停车资源,使得许多新车主无处可停,甚至占据了社区中的消防安全通道;另一方面,受损的“僵尸车”会收容无家可归的人,这不仅会影响社区的环境,还会成为消防和公共安全的隐患。在虹口区曲阳街,许多建于上世纪中叶的住宅区当时没有考虑停车位,现在能挤出来的停车资源非常有限。社区中的“僵尸车”就像是堵塞血管的血栓,有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社区瘫痪。
为了解决这个社区的痼疾,曲阳街道从9月初开始,率先与虹口交警和几个小区合作,对辖区内的所有“僵尸车”进行整治。考虑到社区机动车管理经验的缺乏,虹口交警积极参与了整治方案的制定。经过多次讨论和协商,确定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单位对小区内不涉及违法犯罪案件的机动车长期停放进行管理,并制定了通报、索赔和集中分批整改的行动方案。
然而,在整改之初,出现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识别“僵尸车”。如果我们不加甄别地一视同仁地对待它,它不仅不能满足居民,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虹口交警主动联系街道居委会,核实并报告了17辆疑似“僵尸车”的身份。可验证的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些车没有牌照,有些车的车架号码被屏蔽了,所以很难仅通过车辆外观等线索来找到车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虹口交警深入居民区,从居委会干部、居民和店主那里收集车辆线索,最终核实了这17辆车的车主信息。
据了解,在17起疑似“僵尸车”案件中,有3起案件车辆正常,但车主不缴纳停车费,车主服刑期间不能移动车辆,车辆存在销售纠纷,不属于“僵尸车”范畴。其余14辆车中,有3辆已达到报废和注销标准,其余车辆均有违章记录或未在规定期限内接受检查。显然,这些车辆中的大部分已经被它们的主人抛弃,成为“僵尸车”。
虹口交警支队将“僵尸车”的排查信息反馈到街道后,继续协助街道制定《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再次改正通知书》和《牵引通知书》。9月10日,第一批14个“责令改正通知书”张贴在上述“僵尸车”窗口的显著位置,告知车主并向居民宣传。许多居民在看到整改行动后表示支持。9月17日,第二批14辆“重订整改通知书”张贴在同一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每辆“僵尸车”涉及的违法行为。两个“通知”相隔一周,一方面给车主时间自己处理“僵尸车”;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主管当局对“僵尸车”的持续关注和决心。在被告知两次后,在居民舆论的压力下,五辆车的车主被迫在压力下处理自己的车辆。
对于最后剩下的9辆“僵尸车”,虹口交警在车身上贴了牵引通知作为第三个通知。未经业主妥善处置,街道安监局、自治办公室、交警支队、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和行业委员会进行了联合行动。在路况允许的情况下,虹口交警命令拖车拖走“僵尸车”。在一些小住宅区,虹口交警、街道干部和物业人员一起工作,将车辆拖到开阔的区域,然后用拖车清理该区域。
没有了“僵尸车”的存在,社区的“阎值”也得到了提高,居民们纷纷鼓掌叫好。虹口交警支队第三大队队长陈忠说,这次联合整治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下一步,虹口交警还将与街道等相关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力争一发现“僵尸车”就处理掉,确保“僵尸车”现象不再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