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47字,读完约8分钟
这两天,虹口区曲阳路428弄月华小区2号楼的居民像过年一样开心。几个老奶奶像孩子一样在新安装的电梯里坐来坐去,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它很稳定,没有声音!”
一旁,张海玲和“电梯安装工作组”的其他成员看着大家如释重负地微笑。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要得到2号楼所有居民的同意,得到小区业主和物业的支持,找到工程方,办理各种审批手续,并不容易...跑两年可不容易。”
作为虹口第一任丈夫家安装电梯的一个成功案例,还有一个特别的搬迁之处:不仅全楼12户同意,住在底层的周丽君先生也拿出1万多元与大家分摊费用。这在许多地方都是不可想象的。周老师说:“值得。大家都是好邻居,互相关心。”
2号楼所有业主发来的感谢信。
这位老人死前的遗憾是他不能下楼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位丈夫家的电梯位置有点特殊。
由于房子的一楼是业主活动室,周老师所在的二楼成为一楼。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不影响建筑结构,电梯停在半层。
换句话说,如果周老师直接下楼,他需要走16级台阶;如果你选择乘电梯,你需要走8步才能到达电梯的第二层。然后电梯救了她8步。因为电梯建在原来的建筑结构外面,所以它挡住了她厨房的光线。
然而,住在6楼的张海玲告诉记者,周丽君说的是“关心”,因为她曾经是大楼的负责人,非常了解住在5楼以上的老人的困难。
曾经住在501房间的老太太去世了,享年93岁。通常,当她儿子去上班时,她不能下楼。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她有时独自坐在门口向外看。当她看到邻居下楼时,她说:“一整天都没人说话。让空和我谈谈。”
曾经住在601房间的老太太去世时已经90多岁了,她也很遗憾不能下楼。
张海玲的父亲已经88岁了。从去年开始,如果他想看医生,张海玲就不能在六楼背诵他。只好花了100元钱,请帮父亲回到楼下,再回到楼上。最近,我父亲住院了,所以在电梯安装好之前他不能回家。
住在4楼的谢柱平(音译)腰部受了伤,身上装有钢板。由于上下楼梯的不便,她只敢买不到5公斤的大米。
儿童下楼非常不方便,不仅仅是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住在7楼,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1岁,一个5岁,每天都在努力把孩子抱上抱下。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把房子租给别人,全家人都出去租房子了。
出去越来越难,回家越来越难。每层楼的16层台阶几乎成了高层居民面前的一道屏障。
门是电梯。
电梯和门翼共用一张智能卡,只有居民刷卡后才能使用。
磋商和协调的曲折
张海玲和谢柱平说话的时候可以搂着对方的肩膀,就像一对好兄弟一样。在安装电梯之前,他们只是点头之交的普通邻居。
由于安装电梯的共同愿望,许多不熟悉的邻居聚集在一起。最典型的是由张海玲、谢柱平、潘浩、许知远组成的“电梯安装专业组”。
2015年8月,朱国华,当时二年级居住区的秘书,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在听取了2号楼的很多居民表达了安装电梯的愿望后,他们与该楼的负责人徐培静进行了讨论,并首先开设了一个公众意见论坛:2号楼的12户人家中有14位60岁以上的老人,有很多人很兴奋。然而,由于“带电梯的老房子”在当时仍是早期采用者,因此也很难实施。在朱国华的建议下,包括张海玲在内的四位热心人士被选为“电梯安装特别小组”的成员。从了解政策、学习经验入手,每周召开一次例会,汇报工作进展,讨论解决问题。
一个月后,咨询过程开始了,四人小组几乎每天都在讨论,直到晚上11: 00和12: 00。每一个细节都被仔细研究过,但是问题接踵而至-
大楼里的一些房子属于单元制房间。虽然经过三次走访,单位同意在询价单上盖章,但项目能否完成并不乐观,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支付分摊费用。小组成员张海玲和许知远必须前进;低地区的居民受到较少的利益、照明和通风的影响,不得不分担费用。许多人一开始就反对它...
四人小组经过协商决定,先把重点放在大问题上,让小问题去解决,然后在获得广泛同意后再集中精力做一般性工作。底层旧楼的负责人周丽君退休前是一名教师。她一直都非常有意识和热情,但是当面对别人认为是“赔钱”的计划时,她无法下定决心“同意”。最后,当四人小组给她带来一份得到整栋楼其他居民“同意”的调查表格时,她下定决心:“我不想让每个人都责怪我。”至于按计划分配1万多元,她说:“这也是我的心意。”
根据有关规定,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除征得本楼居民同意外,还必须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同意。但是,周围的居民有很多想法:有人质疑安装的电梯会影响社区入口通道的距离,有人担心随后增加的无障碍通道会占用公共区域,有人担心施工会干扰群众,破坏绿化...为此,居委会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增加谢柱平为社区行业委员会成员,加强与其他行业委员会成员和社区业主的沟通,并逐一提出解决方案。
2015年12月,小区90%以上的业主同意2号楼电梯安装方案。2016年1月25日,虹口区房产局批准了项目建议书。
虹口区曲阳路428弄2号楼新安装的电梯已正式投入使用。
复制和推广的可行性如何
后续工作仍然很复杂。
经过一番调查,一个4人小组与其他业主进行了协商,找到了一个由住宅物业推荐的、熟悉安装电梯的设计院的设计方案。但是,2016年下半年,经过多次验证和修改的设计方案在进行重点宣传图纸时,标准电梯需要占用小区入口2.5米的宽度,与预期略有不同,引起了一些小区业主的反对。事情又卡住了。
为此,居委会牵头召开了一次协调会,邀请行业委员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施工方坐下来一起讨论。最后,考虑到居民的出入,我们协商将电梯的正常宽度从2.5米改为2.2米。尽管费用会增加,我们最终还是达成了协议。
在采访中,张海玲拿出了厚厚的一叠材料,包括进度计划、成功案例的经验笔记和批准文件。从咨询到电梯竣工使用整整两年,主要有六个程序:制定初步方案、申请项目计划、编制设计方案、签订相关协议、完成相关审批程序、最终验收备案。整个计划需经过二次磋商。
据报道,2016年,上海将旧建筑安装电梯的审批章从46个减少到15个,相关程序从以前的多部门减少到4个部门。但是如果整个过程进展顺利,需要一年时间。
在居民看来,丈夫的房子实现电梯梦最重要的是获得楼内居民100%的同意和社区三分之二以上居民的同意。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也要政府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街道和居委会要搭建好平台。目前,欧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电梯将配备无障碍通道,配有党建资金,为严重瘫痪的老年人及其家人提供更多便利。
虹口案例的另一个成功经验是,居民中不仅有热情的人,还有专业人士。例如,4人小组中的一些人知道会计。如何按照步骤增加安装电梯的费用,如何确保公平,已经得到了准确的衡量,使业主最终没有异议;4人小组还采用了开立集体账户、存钱和用钱参加小组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公开和透明的。张海玲说:“总投资约70万元,其中24万元由政府补贴,其余由居民自筹。这个价格相当合理。”这些也成为居民,尤其是底层居民强烈支持他们的原因。
然而,现在电梯已经安装完毕,问题还没有结束:未来电梯的保修、维护和安全,该由大厦的住户、物业和行业委员会承担什么责任,还是应该继续协商和讨论。
因此,该小区大二学生的现任书记任攀(音译)说:“这是一件好事,但应该因地制宜。”建议今后政府部门可以为不同的旧房提供几种安装电梯的标准模式和后续的维护版本,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截至今年5月,上海多层住宅楼已安装12部电梯,其中5部正在建设中,43部即将开工。在给老年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如何使政府和社会力量相互补充,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公共资金,如何使更多的职能部门突破障碍,分工合作等。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
除了2号楼的居民之外,行业委员会、物业和各方都对电梯的成功安装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