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6字,读完约4分钟
“我很感激陆博士,但他是把我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救世主!”他们一见面,虹口区光中路街道的居民赵阿姨就开口称赞她的家庭医生卢勇。
服务项目细化了居民的利益
今年72岁的赵阿姨看上去年轻健康,但她一年到头都被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所困扰。年初的秋天更加危险。原来那天赵姨娘一个人在家,从衣柜里拿衣服时失足,直接摔倒在地上。赵姨娘说:“摔倒之后,我昏迷了半个多小时才来到苏醒。醒来后,我没有感觉到我的身体有任何问题。我应该做我做过的事。我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两天后,赵姨娘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陆医生配药,并跟他聊起她摔倒的事。考虑到这位老人通常患有各种慢性病,鲁医生建议她应该立即进行脑部ct检查。赵姨娘和吕医生已经很熟了,她去附近的龚建医院检查,发现她的头骨上有积血。“幸好我听了鲁博士的建议。由于我的早期发现,我在医院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经过两个多月的恢复,我大脑中积累的血液完全消失了。如果再被我耽搁,后果将不堪设想。我的亲家都是因为脑溢血,现在他们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他们只能躺在床上,每天依赖营养液。”赵阿姨关切地说。
赵姨娘还告诉记者:“陆医生虽然很年轻,但他对待我们这些老人还是很细心的。”他总是耐心地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还及时提醒我们健康服务中心能提供什么服务。总共有169个项目,我的最后一次脑出血属于中风服务。”
赵阿姨提到的169项服务是《虹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管理与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内容,由区卫生计生委结合市有关文件制定实施。据了解,区卫生计生委根据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定位和基本项目指导目录,制定了虹口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目录,明确了政府财政担保投资范围和居民可获得的服务内容。然后,根据虹口区社区卫生服务基本项目,以高标准为导向,对所有服务进行标准化和量化,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可比的计量标准(即标准化工作量),共169个项目,分7类。两者的结合构成了标准的全部内容。
新机制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
在《标准》7大类169项基本服务项目标准化工作量的基础上,形成了政府财政补偿机制、绩效分配机制等新的运行机制。
过去,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主要基于居民分配的预防性保健资金。然而,随着虹口区旧制改革工作的深入,该区常住人口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服务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慢性病发病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很难通过分配人均财政投入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新的政府财政补偿机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服务项目、年度标准化工作总量、单位标准化工作量财政补偿标准等因素,合理核定区级财政投入的补偿金额,并转入第三版(从第一版延续),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益性运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家庭医生服务实践中,一个家庭医生团队负责2500名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但管理效果与家庭医生的工资没有直接联系,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新的绩效分配机制,在根据基本服务项目的目标工作量合理核定工作量的基础上,将医务人员的服务与工厂生产的产品进行比较,在各种产品都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查看每种产品的质量,然后根据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系数计算劳动收入,形成“多劳多得、优绩多酬”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激发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热情。
同时,区卫生计生委建立了基本服务目标工作量评估体系,围绕服务内容、效率内涵、运行质量和社会成本四个关键环节进行质量验证,确保激励效率和服务质量及行为规范。
据区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标准的实施不仅明确和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全面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运营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而且建立了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市场机制,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和依据,将有力地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改革,构建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