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1字,读完约4分钟

建党是上海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的一个红色党建方案。位于北外滩的浦西最高的建筑——木兰广场20楼,有一个党建服务站。自一年多前成立以来,它已逐渐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杂货店”为白领工人在周围的建筑物。

这座城市第一座与社区事务专线相连的建筑党建服务站,第一个“手工制作的岗位”向商业建筑开放……在第一批举措的背后,白玉兰党建服务站的工作团队一点一滴地探索着白领青年的内心需求,突破了重重困难,最终在这座商业建筑中确立了“红色阵地”,不断地向周围的年轻人传递着红色的理念和红色的文化。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从“吃闭门羹”到融入社区,他们花了一年时间创立品牌

作为一个“自制”的新址,玉兰党建服务站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打开了局面,同时也积累了人气,开始了品牌建设。许多人不可避免地会想,党建服务站背后是什么样的“智库”。

站长季峻告诉记者,在木兰党建服务站成立之初,实际上只有她和另外一个工作人员。后来,一些人一个接一个地参加了。目前,总共只有六个人。这个小规模的工作团队每天要面对60多家落户企业、近6000名白领和150名党员。

90后青年彭颖是工作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来到党建服务站的时候,他已经在各种企业被“关”过无数次门。很多外企和互联网公司对党建工作不太了解。起初,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一个“面子工程”,他们的参与热情不高。然而,彭颖并没有气馁。他一次又一次地敲开各个企业的大门,认真询问他们的需求,并与团队成员一起梳理出三个动态清单:企业资源清单、企业需求清单和党员需求清单。针对收集到的问题,他们将整理并采用企业和党员“下订单”、党委“接订单”和“下订单”的方式,为建筑企业提供具体的专业解决方案,做到事事有回音。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真正触动人心的党建服务站必须首先融入社区。在这座互联网公司和外资企业汇聚的商业大楼里,党建服务站摒弃了传统的服务思维模式,以更适合年轻白领思维习惯的方式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如菜单、项目等。,从而达到“每月主题,每周安排,每天活动”。尹文俊,九友青年党员。参加过很多活动的他说,在这里改变自己对党建服务站的刻板印象,让他充分感受到党建活动也可以充满生机和活力。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自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开业以来,共组织了332场活动,累计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

“手工制作的帖子”,vr party类,第一次创建“第二抓取课程”

白玉兰党建服务站新课程需要“秒抓”,这是大楼里许多白领青年的共同认知。对季峻来说,这是白领和党员对其工作的认可和信任的背后原因。

去年,白玉兰党建服务站将首个“手工制作岗位”引入商业建筑,利用社区现有的软硬件设施,结合艺术院校的学术资源,提升白领青年的文化体验,让艺术之花在社区生根发芽。

在附近一栋商业大楼工作的马颜回(音)是党建服务站非传统课程的忠实“粉丝”。“这里的课程老师非常专业、细心。每次我们做好手工作品,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马辉砚说。近年来,刺绣、编织、陶艺等手工课程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并逐渐演变成手工制作的趋势。手工课程引进后,年轻的白领们在党建服务站呆了很长时间。除了处理社区事务和听课,他们也开始真正把党建服务站视为企业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空生活室”。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为了将红色文化传递给更多的白领青年,党建服务站最近推出了一批vr(虚拟现实)设备。不久前,第一堂生动的虚拟现实派对课在服务站出现了。身穿虚拟现实装备的白领青年可以“直面”革命圣地井冈山,聆听当地评论员讲述90多年前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如何让红色文化传播得动听动听,是玉兰党建服务站工作团队反复思考的问题。无论社会环境和交流方式如何变化,只要党建服务的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内容不断超前,就能吸引一批年轻党员走进服务站,真正把这个地方当成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个空房间”。

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团队简介

自去年推出以来,玉兰党建服务站的党建工作品牌已为60多家企业、近6000名白领和150名大厦党员提供了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组织了332场活动,累计参观人数超过4万人,成为上海党建服务的知名工作品牌。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虹口打造“第三空间” 让红色文化好看又好听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