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2字,读完约7分钟

居民们描绘了一个“同心家园”

普陀区认为,社会治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的重要保障。

2014年,“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成为上海市委一号的重点研究课题;2015年初,《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六个配套文件完成。

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普陀区面临着社会治理的问题,落实“1+6”文件精神,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在2016年上半年启动“一个心之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补缺强民生,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意识、生态环境感知和公共服务满意度,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重心转移工作方式;党建引领并提高能源效率

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治理也面临供给方改革。如何有效转移工作重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成为关键。

随着“一个心之家”建设的全面展开,各街道镇和职能部门在区域党建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方式和作风,提高社区共治和自治的效率。

现在普陀区成立了“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牵头的“1+2+2+x”党建新体系,构建了以社区警察、居委会、行业委员会、物业、社会团体和党员为核心的“1+5+x”区域党建模式。

党建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曹阳新村街道建立了“建设曹阳梦想”的区域性党建联盟,通过资源共享形成了文明护理学校、错停车等四个联合项目;长寿路街道发布了上海首个“区域性党建资源图”,覆盖所有居住区,梳理形成8大类689个便民惠民服务项目,已有217个项目投入运行。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风格的改变不止于此。根据“1+6”文件精神,街道机构改革已“瘦身”,但服务基层单位的效率仍需“强化”。目前,全区已理顺条块关系,形成上下联动,将城管、房管、绿化、市容等队伍下放到街道和城镇,建成街道网格化工作站50个,居民工作点276个,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大大增强。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位于宜川路街的中原两湾市深受集体租房的困扰。现在,在各条线的配合下,街道牵头、房管办、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零批租”建筑越来越多,通过联合执法巩固了集中改造的效果。居民也自发成立大厦管理委员会,形成“走廊自治、居民共同管理”的模式。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自下而上听取公众意见、自我治理和联合治理

创新社会管理,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还要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心家园”建设始终坚持倾听民意、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自下而上建立服务项目形成机制,共同推进联系网络和群众评议评估机制。

普陀区建立了“同心家园”建设项目库,通过“收集需求-形成问题-讨论协商-确定项目”,第一轮共确定了447个住宅服务项目,涉及民生服务、文明创造、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建设等多个类别。也有自治的亮点。例如,长丰新村街隆德社区行业委员会以热心居民董成仁的名义成立了“老董工作室”,收集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协调解决矛盾,遇到困难大家都愿意来这里帮帮忙。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自下而上的评价模式使居民满意度成为衡量社区工作水平的标尺。2015年,长寿路街道在35个居住区率先开展了“居住区服务群众能力评估”,平均得分为90.35分。

以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行业委员会、物业、居民单位、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形成,激发了社区的共治能力。万历街东王袁永敬小区的物业费一度入不敷出,奖励制度的创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住宅区党组织的指导下,行业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签订了建立管理机制的协议,目前物业服务费的收缴率已达到99.26%。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此外,普陀区探索社区代表会议的物化运作,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社区基金会的作用。甘泉路街道引入法律顾问,全面推行居委会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居民依法办事;桃浦镇社区基金会是我市第一个乡镇级社区基金会,开展了公益性支持、自治指导、培育孵化、资金托管等服务。据估计,全年受益人数将达到13,000人次...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多主体参与“一个心之家”的建设,社区自治和共治能力稳步提升。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s2/]弥补不足,努力解决“紧迫的困难和担忧”[S2/]

弥补社区管理的不足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同心家园”的建设,着眼于“燃眉之急、燃眉之急”,凝聚全地区的力量,一个一个地弥补不足。

普陀区有许多老房子,漏水、积水、五金件损坏严重。今年,区房管局推出了八大住宅和民生工程,结合“同心家园”的建设,让居民住得更放心。目前,旧房综合改造、旧房安全隐患处置、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住宅小区电能表前供电设施改造、住宅小区积水点改造、旧小区雨污混合改造、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停车难、旧住宅区电梯安装难、住宅区周边环境改造难,无疑是困扰社区的老大难问题。在自治与共治的模式下,居民对社区问题提出了建议,各居住区的综合管理机制得到了完善,困难一个接一个地被克服,形成了可以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石泉路街道推动中宁家园等社区与周边单位共享停车资源,实现错停车,并在遂宁花园社区公共部位试行机械立体停车位改造,解决了停车难问题;常征镇女江源小区7号楼成为全市第一个自筹资金安装电梯的成功案例,电梯效应和自主经验也推广到其他住宅区;镇如镇街将大渡河路原本凌乱的1550弄变成了特色商业街,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共治模式,实现了长期的正常管理。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为加快解决“燃眉之急”和“燃眉之急”问题,区内还开展了“同心家园”建设工程对接大规模活动,实现社区供需的有效对接,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三代理联动”,形成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记者笔记

普陀区“一心家园”建设是深化落实“1+6”文件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弥补社区管理不足的现实需要,也是建设“科技带动转型实践区、宜居适宜生态区”的应有之义。

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自治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融入到社区服务中来,居民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基层单位的活力也逐渐生成。

“同心家园”建设坚持自下而上倾听需求,让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呼唤,我应该响应;构建多党治理结构,使自治和共治的力量不断涌现;建立正常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细节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治理经验。

围绕“燃眉之急”的问题,整个地区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无论是适宜的旧住宅区改造、旧房综合改造,还是旧住宅区停车和安装电梯的难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已经解决。

对于普陀来说,“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步伐并不止于此。全区将继续加快“一个心之家”建设,落实好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随着“同心家园”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方便社区的“小生态”将逐步形成和完善,“大生态”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区的目标指日可待。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陀:共筑“同心家园” 浇灌幸福之花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51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