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94字,读完约2分钟
在普陀区长寿区,有大量的空黑漆漆的低层住宅,电线纵横交错,街道又深又窄。这是普陀区最后一个“棚户区”——东新村。近日,东新村旧房改造项目最后一个区域东新村四期传来好消息:第二轮协商签约仅4天签约率就达到85%,东新村四期的4块地块均达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的有效比例,征地宣告成功。
记者从普陀区旧房改造办公室了解到,截至10月8日,除了北座1号地块在签约首日的比例达到100%外,东新村四期南座(西座)1号地块的签约率为99.07%,南座(西座)2号地块的签约率为97.31%,北座2号地块的签约率为94.08%。
东新村四期旧址位于普陀区中部,东南与苏州河接壤,西接河西德里,北接东新路。20世纪20年代前后,沪杭铁路横贯全境,沿吴淞河兴起了轻工业,沿吴淞河修建了大量简易房屋和草棚,形成了以东新村为中心的棚户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普陀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东新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仍然很差。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普陀区在2003年开始了东新村的旧房改造。2003年至2013年,德里东西部实施了旧的搬迁改革政策;2014年,东新村四期(东片)南区实施了旧改新迁政策;东新村四期南块(西块)和北块的基地是最后一个区域,包括四块2000多户的地块,是东新村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普陀区最后一个二级旧村。
由于历史原因,东新村四期旧改造基地面临着新旧政策更替、房屋共有产权比例高、违法建筑数量多、有效证照不全等诸多问题。然而,五代居民的愿望是改变旧土地来收集土地。因此,普陀区对此十分重视,并将其列为今年旧城改造的主战场。
为确保旧区改造任务的完成,在长寿路街道成立了东新村四期旧区改造基地临时党委,下设三个临时党支部,即南块、北块和“五违四要”推进小组。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深入一线,挨家挨户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党员公开承诺让居民监督,征集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每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