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61字,读完约9分钟
规范垃圾车厢,完成1000个从0到翻一番的目标转化;建成10个可再生资源中转站,实现100%的年度目标;“两网融合”服务点632个,完成年度指标148%;居民区的湿垃圾量从6月份的平均每天140吨增加到7月份的每天302吨。不存在“社区湿垃圾积压”现象...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普陀区积极响应,行动迅速,迎难而上,迎难而上,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这一系列相关数字呈现几何增长。
开始得晚,但迈出了一大步
垃圾分类是一件让人拍手称快的好事。然而,没有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箱一直都是虚拟的,社区内建的大部分垃圾隔间都被废弃或挪作他用,而更多的旧社区根本没有垃圾隔间。薄弱的“硬件”基础已成为推动该地区垃圾分类进程的制约因素。
同时,分离垃圾需要时间、精力和资金。重点是什么?如何区分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严重不足。
“我们出发晚了,但步子迈得很大。”常征镇银开小区书记蔡伟道就该小区垃圾分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以大熊猫开开大厦为例。5月1日,一栋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24层大熊猫开开大楼关闭并锁定了垃圾井,并在短时间内将垃圾运走。该大楼有138户家庭和1000多名居民。目前,建筑开放时平均每天产生4桶干垃圾和2桶湿垃圾,少于分类前的9桶总量;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为100%,分类准确率为98%。
常征镇银开小区书记蔡威说:“通过建立‘1+3+X’机制,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推广不同层次的高层建筑,为不便分类的孤寡老人提供热情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石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宋胜利表示:“虽然石泉街的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居民的合作程度远远好于预期,尤其是在垃圾隔间的改造方面。”
石泉路街有80个住宅区,包括43个旧住宅区、13个商品房住宅区和24个混合住宅区。垃圾递送方法和垃圾隔间(递送点)是不同的。为了促进生活垃圾的“定点”分类和运送,在重建现有的102个隔间时,还计划建造一个没有垃圾隔间的新社区。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居民一定不能理解和支持。
为避免居委会、行业委员会和物业咨询之间的矛盾,以及社区的客观场地原因和居民交房的便利性,石泉路街道本着简单实用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部分房屋(交房点)选择了困难社区,并开发设立了流动房屋。活动翼长2.1米,宽0.7米,高2米,仅占1.5平方米。它包括干的、湿的和可回收的垃圾桶和危险废物回收箱。斜滑板便于工人装卸,有各种设施,如洗手站,不需要下水检查,并配有固定滑轮,便于移动和固定。
4月底,移动翼首次出现在关农村的一栋高楼里,并立即成为时尚界的新宠。“因为方便,我们非常喜欢它。”许多居民说:“过去,倒垃圾很不方便。带着垃圾走了很长一段路。现在有了移动翼,倒垃圾方便了,社区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关农村居民区书记周文珍说:“我没想到居民们的反应会这么好。然后,在开始垃圾分类的第一天,从我们社区分离出来的湿垃圾的纯度超过95%。"
据宋胜利介绍,目前,移动垃圾舱的2.0版和3.0版已经相继推出。2.0版的布局更加合理,增加了语言提醒和应急灯,人性化的增加了遮阳篷和篷布,3.0版增加了门锁,完全满足了“定时”的要求,解决了建筑和商品房小区设置困难的问题。
“普陀区垃圾分类基础差,起步晚。因此,我们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努力弥补不足。”该区新时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已制定了分类和精简房屋(投递点)改造的指导意见,并按“升级版、基础版、简易版和移动版”四种类型完成了1000个分类垃圾隔间的改造,超额完成了目标。
快速响应以提高清除能力
面对湿垃圾量的突然增加,普陀区委区政府迅速做出反应,研究了该区的湿垃圾清运工作。区新时尚工作办公室和区绿化市容局召开专题会议和11次现场调研会议。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时间矛盾、配送点过于分散、运力缺口大等现状,我们强调全区“一盘棋”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指挥体系和保障体系,明确“湿垃圾不能带走”第一个“1”,区绿化和市容局,区城市投资公司和一般环公司成立了湿垃圾清除应急指挥中心;第二个“1”是普环公司;“4”指四家社会运输企业;“10”意味着10个街道和城镇相互合作。湿垃圾清运企业通过增加运输能力和延长作业时间,确保每天至少收集和运输一次各点的湿垃圾。各街道和城镇共同优化湿垃圾清运进度和路线图,实现“定人、定车、定时间、定路线”的管理。
"在此基础上,垃圾转运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各街道镇应会同物业企业适当配备干湿分类容器。物业企业应当及时做好居住区干垃圾的驳运工作,确保厢房(投递点)及周边环境的清洁。
“对于湿垃圾清运任务繁重的街道和城镇,由普环公司和桃浦保洁公司承担部分或全部应急清运任务,物业企业负责将社区内的湿垃圾运送到指定的运送点。”
此外,区新风尚办公室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后勤保障措施,加快设施设备配置,注重维护,确保各项设施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关心和同情一线员工,继续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利用创造力“释放”新技能
让垃圾桶坐在手推车上,“轻轻踩”垃圾桶盖提升器,将湿垃圾就地分解处理,变成有机肥种植蔬菜...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全区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都各有所长,创造性地“解锁”垃圾分类的新技能,以便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真如镇街
为了防止湿垃圾的气味影响居民,镇如镇街道实行及时清运的做法——社区需要将湿垃圾从每个定时的箱型房中转到社区内的垃圾收集和运送点统一收集和运送。镇如镇街有205个垃圾堆放点,大部分垃圾堆放点的过驳距离在100-300米之间。
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一桶湿垃圾有300公斤重。另外,由于驳运距离远,垃圾量大,单靠普通人力是不可能拖运的。垃圾桶本身无法承受这样的重力,导致垃圾桶的轮盘和底盘磨损,从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你能让垃圾桶坐在手推车上并把它推到中转站吗?"
镇儒街时装办公室副主任、绿色能力研究所所长甄斌告诉记者,“发现这个难题后,就像超市和货运站搬运工用手推车搬运货物一样。”
街道时装办公室立即采取了行动,但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次买的手推车又高又大,垃圾桶也不匹配。因此,时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去市场重新选择了一个小的进行改造,合理地调整了轮盘和重心,并制作了安全装置和挂钩。修改后,我去社区进行演绎。经过大家的认可,我买了大量的原型车进行改装。然而,在普及过程中,一些清洁人员报告说,体力不支的人仍然无法携带。因此,时装办公室在前两次的基础上做了第三次修改。通过安装踏板,即使是一个装满150公斤垃圾的垃圾桶,清洁人员也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轻松携带。
保洁人员李师傅:“两三百米的驳运距离原本是纯人力拉动的。这非常困难。现在有了这个人工制品,工作强度大大降低,照明效率也提高了。真是一举两得。”
"我们总共做了三处修改。"甄斌说,这款手推车是经过多次比较和试验的产品,在市场上经过多次试验和反复改进,但它“物有所值”!
常征镇
另一方面,常征镇万和明帝社区物业发明的“一步到位”垃圾桶掀盖机也赢得了居民的赞誉,并收到了业主的感谢信。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上河湾著名住宅小区的物业人员发现,在扔湿垃圾时,他们不得不掀开盖子,打破袋子,更害怕衣服被污水溅到,这让很多居民感到不方便。物业经理胡永亭和工程部总监朱同育不约而同。“如果你踩在封面上,你可以腾出手来,把它放在上面,效果会好得多。”
但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智能翻盖垃圾桶并不多,所以小区和住宅物业的党支部决定调动物业工程部的技术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打了几下后,他们花了几百元的材料费做了一个掀盖机的样品,但在试用时,他们觉得框架的棱角不够安全,于是他们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和调整。
7月1日,四台脚踏封盖机正式投入使用。当右脚轻轻踩在踏板上时,钢丝绳拉动的垃圾桶盖会向上打开,方便扔破包。当右脚盖松开时,它会自动关闭,防止污染空气溢出。与此同时,小区的党支部还安装了定期喷洒的空空气清新剂,而且送货保证点的周围环境没有异味、油污和垃圾。最终,业主对该物业的意向给予了回报。
桃浦镇
这些天每个社区的居民都没有闲着。桃浦镇信阳河源社区的居民除了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外,还积极运用自己的大脑和创造力,利用现场分解处理湿垃圾后产生的有机肥,将蔬菜种植在废塑料瓶中,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石泉街
石泉街五个村子里还有三个退休老人发明的“破包器”。将其安装在湿垃圾桶上后,用一只手即可完成垃圾倾倒;可回收的自主“储物盒”的发明引领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越来越多的新工具和新方法的出现是人们创造力的体现。这也表明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投资热情更高,我们的垃圾分类工作也会越来越好。”新时尚工作办公室的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