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2字,读完约3分钟

据长宁区介绍,新泾镇天山兴城居住区通过打造“亭文化”促进居民自治,三年来成效显著,已成为特色“名片”。现在,住宅区已经开始专注于创造一个更接近居民的更个性化的“大厅文化”。

天山星城的五个亭子分散在社区各处,既有亭子也有回廊。起初,创造“展馆文化”有一个“困难”。该住宅区党支部书记费伟新表示,天山兴城是一个农民拆迁户和商品房混居的住宅区。2006年第一批农民搬进住宅区后,由于活动室的问题,居民和开发商之间的冲突频繁发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2012年,天山兴城居委会成立,费伟新担任该小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新一届官员上任,但部分居民并未购买。“我希望获得居民的信任,我渴望倾听每个人的声音,为居民做一些实际的事情,但是没有合适的办公场所。”该怎么办?居委会干部在社区里“打”了“五亭”的“主意”。因此,无论是收集社会情况和公众意见,还是举办讲座,他们都搬到了五个亭子,这成为居民和街道干部之间的“纽带”。关系融洽,居民愿意向居委会寻求帮助,许多问题正在慢慢打破僵局。2014年,经过居委会反复协调,居民和开发商达成共识,开发商将小区地下室改造成活动室。从此,多年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同年,居委会也有了正式的办公室,但“馆文化”仍在继续,以馆为轴,形成了一个活动点,并建立了一个自治联盟。

从"亭文化"到"门厅文化" 长宁社区自治亮出新名片

“梦仙阁”、“孟玥阁”、“梦爱阁”、“梦思阁”、“孟新阁”五个展馆分别以“共治”、“共乐”、“共助”、“共学”、“共建”为主题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今天,我们将为孟宪馆的社区建设提出建议,明天,我们将在孟玥馆开桌举行粽子比赛,这是如此的基础,以至于每个市民都有一种参与的感觉,这当然是很受欢迎的。

从"亭文化"到"门厅文化" 长宁社区自治亮出新名片

“亭文化”使居民愿意参与社区治理和“当家作主”。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更强的归属感和热情,天山兴城居住区采取了新举措,并于今年6月开始建设“会馆文化”。门厅是每个家庭的第一眼,也是居民和游客对住宅建筑的第一印象。费伟新说,实际上,“大厅文化”相当于“走廊建设”,因为现在所有的建筑都是高层建筑,居民在走廊里停留的时间很短,所以居委会选择了一楼的大厅作为文化阵地。

从"亭文化"到"门厅文化" 长宁社区自治亮出新名片

目前,20号楼的“大厅文化”已经形成。一路走来,透过落地玻璃,一眼就能看出20号楼与众不同。门厅里有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书籍和杂志,还有洋娃娃和盆栽,由居民自己拿出来,邻居们互相驱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据了解,除了20号楼,其他几栋住宅楼已经在准备“建造”自己的门厅,居委会提供的“硬衣服”和“软衣服”都是由各个建筑集团承包的。每栋建筑的“大厅文化”都是根据其建筑群体的特点设计的。(闫、李玉京)

从"亭文化"到"门厅文化" 长宁社区自治亮出新名片

(资料来源:《长宁时报》)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从"亭文化"到"门厅文化" 长宁社区自治亮出新名片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7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