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上海市区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很低,说明上海动物园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物种多样性高。
最近,上海动物园发现了一个新物种:一只生活在公园里的小甲虫,这在以前从未有过记录。最近,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动物园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西郊公园毛角鹿角”。
西郊公园牛樟芝标本照片
上海动物园植物种类丰富,人工林保存完好,部分地区落叶腐殖质层厚,生态系统完善。
2015年,园区技术人员开展了“上海动物园资源昆虫多样性调查及在教育资源保护中的开发应用”项目,并邀请了专门从事昆虫学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作为合作单位,旨在深入调查园区本地昆虫多样性,研究开展相关科普教育活动的方式。研究小组收集了大量的昆虫样本,鉴定出270多种,其中一种独特的甲虫引起了研究小组的注意。经过文献综述和标本解剖比较,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尹子维最终将其确定为一新种。根据在上海动物园发现的这一新物种,这一新物种的名字是以上海人最熟悉的“西郊公园”命名的。因其属蚁科,故中国通名为“西郊公园内的福林蚁”,拉丁学名为“西郊蚁”,蒋、陈,2017。这篇描述上海新物种的学术论文于2017年3月在权威的国际动物学杂志《动物分类》上正式发表。
调查
明确地说,“西郊公园里的毛蚁”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和蚁科。首先,“西郊公园毛脚蚁”是一种昆虫,是一种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脚的节肢动物。
其次,它属于鞘翅目,俗称“甲虫”,其特征是前翅角质化。甲虫是全球动物王国中最大的物种,有30多万种。隐翅虫是鞘翅目下的一种特殊甲虫,是一种主要栖息在落叶腐殖质中的小型捕食性甲虫。它的外部特征是非常短的鞘翅和暴露的腹部。世界上有65000多种记录物种,中国有6000多种已知物种。隐翅虫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物种多样性可以反映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优劣。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上海只记录到60种鸡矢藤科植物,其中大部分是常见和广泛分布的,这可能与上海自身的自然环境有关——山地森林系统的缺乏、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缺乏对物种多样性的基本调查。
蚁科是鸡屎藤科下的一种小甲虫,即“蚁科”,形似蚂蚁,腹部较短,触角较长,在全世界已记录了1万多种。过去,上海几乎没有蚂蚁的分布记录,2011年只记录了一种蚂蚁。
上海动物园的繁育工程师朱剑清说,在上海市区发现新物种的概率很低,这表明上海动物园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高度的物种多样性。
上海动物园的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