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0字,读完约1分钟
根据来自青浦区的消息,进入王献村时,空的煤气总是格外新鲜,这是因为近年来该村实施了禁止焚烧秸秆的禁令。
最近,王先存推出了“秸秆还田”2.0版,不仅实现了零污染,而且变废为宝。
7月8日,记者来到王献村,亲眼目睹了这件“神器”。一个橘红色的小装置停在天头的路边,玉米秸秆被吞进了机器的肚子里。几秒钟后,随着破碎机的轰鸣声,碎片从机器尾部“吐出”,原来的长茎被压碎。粉碎后,村民用蛇皮袋收集秸秆碎片,通过自然发酵转化为有机肥,科学还田,改良土壤,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这种将废物转化为财富来处理农田废物的方法最近被引入王献村。王献村委会副主任林朝辉表示:“农村产生的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尤其是普通的秸秆。购买本机器后,操作方便,可将机器推到任何有稻草的地方。粉碎后的秸秆发酵后生产有机肥,有利于我们的农业生产。稻草不会再堆在路边,否则燃烧会影响环境。”
为了发展林下经济,王献村在公益林中种植了一批珍稀食用菌品种——松茸。秸秆是蘑菇作物的主要培养基,不仅产量高,而且更加环保。收获期过后,废弃的培养基还可以作为优质肥料用于轮作其他作物。粉碎后的秸秆不仅变废为宝,还促进了王献村的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
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发挥资源应有的作用。如今,在王献村的地里很难看到稻草。秸秆直接从村里的地面收集,用机器加工,既环保又安全,既环保又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