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47字,读完约1分钟
从去年10月开始,长宁区上杭新村居住区开始试行定期定点垃圾分类投放,并运用“绿色账户”激励机制,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和堆积水平。
上午9点,记者来到上杭新村垃圾分类堆放点。一位居民正在倾倒分类垃圾,来到一台带有绿色账户“记分卡”的小型机器前,扫描代码并打分。我看到居民们把二维码放在小机器上的一个固定位置上,并且完成了积分。记者了解到,该读卡器是该社区居民朱设计制造的。在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工作中,他发现二维码和手机之间的距离不准确会给很多老年居民带来不便,于是他想出了制作这种代码扫描仪的主意。
朱今年72岁了。退休前,他是一名飞机修理工。在业余时间,他在家里研究如何改进这台机器。朱爷爷告诉记者,这台机器原价不到80元,生产很粗糙。他觉得它不够精致,所以他准备再次升级。
除了积分码扫描不准确外,居民在操作绿色账户时也发现了问题。如果原来的积分卡与钥匙或其他硬物放在一起,很容易磨损,导致二维码刷不出来,再次更换很麻烦。这时,居民们发明了一项新发明,解决了磨损问题。除了积分扫描码不准确之外,居民在操作绿色账户时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原始积分卡是否与钥匙或其他硬物匹配。
在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的试点过程中,上杭新村的居民在探索和完善的同时,用自己的智慧为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