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8字,读完约3分钟
“现在打开法庭!”随着木槌的清脆响声,江苏路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传来了一起遗产纠纷案件,许多居民听到消息后前来“观看”。
这是2018年8月10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长宁法院)江苏路街“社区法官工作室”正式开业的第一天的现场。
法院是如何搬到社区活动室的?
这原本是上海长宁法院“社区法官工作室”项目正式启动后,第一次以庭审观摩形式开展的综合性社区普法活动。这是少年家庭案件综合审判庭与江苏路街联合推出的一项全新尝试,也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特色项目。
现场审判+庭后问答=?
在审判过程中,原被告和被告围绕争议的焦点,即自拟遗嘱是否有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前来参加的居民也聚精会神地听,许多社区调解员和居民也当场做了笔记。
法官宣布休庭后,观察员们就此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死者遗嘱真实有效,被告应根据遗嘱内容胜诉!"“是的,不然你为什么要写遗嘱?”当然,最终并不是每个人都投票决定...
耿法官
根据法定继承分配遗产。
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被继承人的自拟遗嘱是由被继承人的儿子书写的,不符合自拟遗嘱的法定形式要求,其内容也提前处分了其亡妻的遗产,同时也处分了家庭成员的其他财产权益,因此该遗嘱无效。
社区×法庭审判=?
与普通的现场审判或现场审计相比,这种现场社区审判观察活动不仅与“现场直播”相兼容,而且突出了“社区”的“在场”元素。此外,本案中的房地产也在江苏路街的管辖范围内,是发生在江苏路街居民周围的真实案件。
此外,与一般的审判终结不同,即在审判终结后,社区审判观察专门设立了“审判后问答”环节,让法官和参与审计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回答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普法效果。
"在家里没有多少机会和法官商量!"审判观察和回答问题结束后,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参加审判的群众一个接一个地向法官询问他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对于基层街道、街道干部和群众来说,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琐碎的,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解决,但它们是真实的,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耿志成法官和尤文娜助理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提问,不仅从法律条文上给予了解答,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专业优势,帮助大家从法理学和人情的角度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社区法官工作室”的设立,旨在通过法官在基层的工作与基层组织进行有效的联系,有利于基层法律教育,将法律知识传递到社区,使法律贴近人民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法官融入社区,了解人民群众的感受,关心民意,促进审判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