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3字,读完约4分钟

据《长宁区新闻》:改革开放40年,从寻呼机到手机,从人防到智能安防,从手册到电子文件……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已经渗透到警察工作中。然而,对于长宁分局的所有社区民警来说,尤其是新华路派出所的费、周家桥派出所的王,时代在变。然而,保持不变的是成为“好警察”的最初意图。

全国超级优秀人民警察

20世纪90年代初,费来到新华路派出所工作。他所在的新华路街道段是一个典型的“上海新里巷”,新旧房屋并存,中外居民共同居住。那一年,通讯不发达,手机也被称为“老大哥”。为了让群众第一时间联系到自己,费印了一叠“警民联系卡”,并直接向大家公布了自己的bp机号码。老居民都记得年轻警察挨家挨户敲每个人的门。"你好,如果你需要什么,请根据上面打印的联系方式打电话给我."他一天24小时随叫随到,辖区内的所有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马”。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2002年,王成为虹桥镇的一名社区警察。虹桥新城是周家桥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拆迁后建造的第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王回忆说,这些居民都很优雅,但他们不容易沟通。他们没有向社区警察打招呼,也不让自己进门聊天和谈论他们的日常生活。于是王用手机发短信提醒大家相关的安全问题。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如今,“微信警察厅”已经取代短信成为王与市民之间最常用的沟通方式。他将根据其管辖范围内最近的案例,向独居老人和弱势群体发送不同的预防信息。王对做了一个粗略的计算。他已经发了2000多条短信。从“网上”开始突破缩小了他和居民之间的距离。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防患于未然是公安工作的基础。早在1998年,费就成立了夜间巡逻队,他每天晚上都带领巡逻队。有了守护神,社区的安全性大大增强,盗窃事件明显减少。与此同时,费还培训了一大批现役居民担任治安信息员,在11年时间里为派出所提供了150多条有效线索。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与其说王更喜欢的“技术防守”,倒不如说他利用了这种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他能更好地推动社区技防设施的升级:社区安装了电子围栏,48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升级,28个楼道门统一升级为电子门禁系统,地下室新增13个防盗门堵住原有漏洞。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辖区内的人是杂居的,但费在管理上是不能被打败的。当时,他研究了一套“费姚兴的工作方法”。

在走访居民、收集治安信息的过程中,费发现,在他管辖的区域内,出现了许多人户分离、房屋租赁、流动人口等案件。因此,在业余时间,我对该地区的居民进行了汇总分析,用红、蓝、黄、白等多种颜色的表格,按常住户口、分家、租房、流动人口等对每户居民进行了分类收集,建立了一套易于管理的基本手工式资料。这套材料被称为薄五卷。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辖区内的居民被装订成一本书,一户一档。同时,还有海外人员、公司和企业、观光人员和辖区内关键人员表。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费将定期及时更新各种表格,以便弄清辖区的情况,理清底。后来,这套办法成为新华路派出所《真实人口管理法》的雏形,得到了分局、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在虹桥新城,王管理着一个真实的人口,但也开始安装一个实名ic卡。为了打消居民对实名准入证会泄露个人隐私的疑虑,王走到门口向大家解释,直到被居民认出来。

仅一个月之后,社区中就有4000多个家庭来申请出入卡,总数达93%。每人一张卡,因卡而异,绑定到手机:户籍是自住,户口不在,户口不在,来上海的人自己买,来上海的人租,住在户籍里的亲戚,来上海探亲的人……有8类13种情况,分类管理,时间有限。

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新准入证投入使用后,长期存在的“群租”顽症实际上已经消失,户籍信息也登记在册,分类清晰一目了然,为公安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

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已经渗透到警察工作中。尽管时间在流逝,优秀警察的初衷并未改变。这两位超级警官只是一个缩影。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好警察献身于人民。它们与时代交织,谱写了平安上海、平安长宁的美丽篇章。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为长宁这两位“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点赞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42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