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6字,读完约4分钟
安静的复兴路,优雅的雁荡路,宁静的新乐路,精致的思南路...端午节快到了。在这些具有浓郁上海风味的老路上,一些“胡同饺子”正在小巷子里悄悄地溜走。记者昨天参观了上海的几个“胡同粽子”摊位。许多摊位暂停了零售。“大量商业订单正在进入。能够发出这些订单真好。”一位老板激动地说。
零售暂停“一个粽子难找”
“业务暂停。端午节后打电话。谢谢。”记者在复兴路的一家粽子店门口看到了这样的标志。走进店里,一位师傅正在用菜刀切肉,而在两个房间里,四婶用糯米、芦苇叶和大块肉包着粽子。
切肉师傅郑(音译)告诉记者,他每天要切200多公斤肉,现在这家粽子店每天能包3000多个粽子,但还是无法完成提前点的菜。“自5月中旬以来,我们不会零售它们。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我们收到了很多企业的订单,但人手有限,无法满足需求。上一次,一家公司一下子要了10,000台,一周之内就会来取货。”
思南路的一家粽子店也出现了同样的吃紧情况。店主的妻子告诉记者,她一天包了200多个粽子。在这段时间里,她主要是推出以前的订单,而不是零售。“其中95%是私人订单。他们都是老顾客。他们每年都来我这里买。一般来说,他们只给他们200元。”店主的妻子说,在端午节之前,“很难找到一个粽子”,只有在端午节之后,才可能买几个粽子。
同样的价格,薄利多销。
在雁荡路的一家粽子店里,老板曹师傅给了记者几份最近的订单。“从这个月开始,我们一天自己打包了1000多个粽子,基本上我们没怎么睡觉。”记者发现,在手头的4到5个订单中,需求低至700个,高至2000个。然而,曹大师透露,这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喜欢蛋黄饺子的公司都会来订购,甚至包括日本公司."曹实甫说:“近年来,除了老客户,新客户越来越多。一周后,销售额将达到最高。”
一位订购粽子的顾客告诉记者,他是这里的老顾客。一方面,他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现在包装里卖的粽子比较新鲜,吃完后味道也不错。另一方面,“胡同粽子”的价格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记者发现,这家粽子店有11种粽子,包括传统的大肉粽子和蛋黄粽子,还推出了市面上罕见但有怀旧味道的碱水粽子。从最便宜的2元白米粽子到最贵的5元蛋黄肉粽子,制作粽子的价格至少比上海许多知名企业便宜20%。曹世福告诉记者,他店里卖的粽子价格这些年来一直没有上涨,主要是为了友好待人,但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销量的增加还是带来了很多利润。“我们一个蛋黄肉馅饺子的利润约为1美元,但我们仍然依靠微薄的利润来增加销售额。”
如何遵守是有争议的。
事实上,在“胡同饺子”流行的背后,传统老字号企业今年也迎来了新的活力。上海市食品协会烘焙委员会秘书长高克敏表示,由于前两年取消了“三项公共基金”,粽子在上海的销售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去年底,党中央文件精神要求切实保障干部职工依法享受的正常福利待遇,使许多企业看到了新的“活力”。
高克敏指出,与“胡同饺子”相比,传统企业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在采访中,新乐路一家粽子店的老板也向记者承认,没有许可证,食品安全完全需要自己来保证。“一旦你申请营业执照并成为企业,你必须缴纳营业税,你的生存压力肯定会急剧增加。”对大多数“胡同饺子”的主人来说,卖粽子只是一个小生意。
“我认为胡同饺子受到青睐也是一件好事,这将促使更多传统企业思考如何做得更好,赢得市场。”高克敏认为,“胡同饺子”确实有自己的特点,但在销售过程中,它们仍然需要合法和合规。
“食物对人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消费者喜欢的东西应该有它的位置。究竟什么样的合理生存方式仍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