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诉讼服务是当事人、律师和法院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方便人民、造福人民的绿色通道。近年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当事人的满意度和诉讼服务水平,在为人民伸张正义的道路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科学设置窗口
大规模诉讼更方便
走进医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可以看到分区布局、功能细致、宽敞明亮的诉讼服务大厅。大堂设有投诉引导区、书写区、休息区和窗口区。
诉讼指导区有两名工作人员,他们不仅可以随时提供诉讼指导服务,还可以查询案件信息,提供便利服务。
针对部分当事人深度诉讼造成的心理偏差,医院还专门在中心设立了心理咨询窗口,邀请院外五名心理专家和三名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对有需要的当事人进行心理咨询,使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
“诉讼服务中心是一种司法服务机制,我们积极响应社会和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新要求和期望。在诉前释疑、诉后释疑的同时,我们积极维护和管理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和12368司法服务热线。我们坚持“咨询、接听电话、引用诉讼、收集资料、查案、找法官”的30字工作方针,实现审判辅助服务的集约化管理。”徐汇法院院长许祥云告诉记者。
信息化建设助推
诉讼方法更加智能
在大楼的入口处,记者看到了两个导游。据介绍,通过导游机,当事人可以在屏幕上看到从当前位置到档案室、法庭或其他审判区域的三维路线图,并打印出相关的路线指引内容,从而顺利到达预定位置参与诉讼活动。此外,本指南不仅具有导航功能,还可以为法官提供查询法庭信息、留言等服务。
徐汇区法院副院长张向荣告诉记者:“当法官在法庭上或外出工作时,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可以通过短信系统与法官取得联系。只要法官打开电脑办公系统,他就能看到留言的内容并及时回复。”此外,诉讼服务自助终端中的电子文件访问系统可以使当事人极其方便地访问到依法可以公开的文件的所有内容,从而实现依法对法院文件的全面公开。
为当事人提供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方式也是徐汇法院多年来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记者了解到,徐汇法院诉讼调解对接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充分利用院内、院外和第三方社会资源,密切关注矛盾纠纷的源头管理。民事案件前调解成功率达到56%,在其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工作机制,将各种社会资源与法院诉讼调解工作联系起来,给予当事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有效降低诉讼成本,增强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便利和温暖。2015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定徐汇法院为“上海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5+2”工作模式
诉讼服务更贴心
为了快速有效地处理一些基层社区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徐汇法院建立了以“中国十佳女法官”秦命名的巡回调解工作室,作为诉前服务的延伸平台。工作室负责与其管辖范围内的13个街道(镇)对接工作站和14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对接,从源头上解决冲突。
“我想把房子给我的孙子。”在瑞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躺在病床上的张老伯尽最大努力告诉专程赶来的徐汇法院法官。
原来,张老伯已经是肺癌晚期,医院已经发出了病危通知,老人最后的心愿就是将刚刚去世的女儿的财产转移给孙晓芳。因为我女儿在银行租了一个保险箱,银行说保险箱只能用法院或公证处的法律文件打开。为此,徐汇法院秦法官诉调解对接中心案第一次上门为老年人调解,当场达成调解协议,争分夺秒,解决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
自2015年以来,秦工作室通过“5+2”工作模式对591件人民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审查,对367件纠纷做出了民事裁决。直接参与各街道和专业调整委员会288起重大或疑难纠纷的调解。开展了1604人次的业务指导和法律咨询,举办了11次业务培训,真正保证了司法为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诉讼服务是法院回应社会和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新要求和新期望的司法服务机制。我院将树立“负责任、主动出击”的精神,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新审判楼的建设和开放为契机,立足便民、服务审判执行,建设大数据采集管理信息集中控制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情报引擎的作用,努力完善诉讼服务保障功能,促进公正司法、为人民服务,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司法改革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惠。祥云对许说道。
(资料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