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6字,读完约5分钟
绿岛情歌剧照
致命咖啡的剧照
几天前,上海私立院校和剧团在北京举行了第一次优秀剧目演出。上海五个民间艺术团代表上海200多个民间艺术团在北京演出。五部作品属于不同的戏剧,各具特色,并在最近的文学奖中获得了无数奖项。可以说,这次在北京的演出代表了上海民办高校创作的最高水平。其中,徐汇有两部由民办院校选送的剧目,即上海文汇剧团的《绿岛情歌》和安科艺术团的《致命的咖啡》,让人倍感自豪。
文辉:坚持创新,以创新为基础
上海文汇报剧团演出的剧目是2017年创作的大型沪剧《绿岛情歌》。“这是我们第101次演出《绿岛情歌》。”我很自豪能代表上海私立学校在北京!”上海文汇报剧团团长王会理激动地说。
《绿岛情歌》改编自真人,描述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中一个“捕鸟者”变成“护鸟者”的感人故事,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和崇明生态岛建设,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该剧还被文化部评为优秀剧本创作支持项目。
2010年,王慧丽带着自己的戏剧梦想成立了一个剧团,始终坚持“私人不是业余的,我们也是专业的,但出资人不同”的理念。她曾排练过《幽兰夫人》、《花儿的眼泪》、《晚秋的眼泪》等沪剧经典,也排练过由文学经典改编的《今生与世界》、《破风筝》和《倾城之恋》,如温惠原创的《沪剧三部曲《绿岛情歌》。王会理说:“沪剧是一种传统戏剧,非常贴近生活。它在普通人中间更‘扎根’,更‘受欢迎。”
按照一般人的说法,演戏曲是最安全的,但王会理从来没有想过走传统私戏的老路:“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活,而是要活得好。”。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戏剧的支持,没有创新和质量保证,就很难走得远、走得好。”与在上海演出时的“阵仗”相比,演员的数量、布景、服装、乐队等都有所增加。在北京只有增加。王慧丽说:“让观众无论在哪里看表演都享受同样的表演效果。性格决定了一个剧团的模式,只有坚持作品的质量,才有前途。"
安可:坚持质量,以社会责任为己任
安科艺术团带来的音乐剧《致命咖啡》,是中国第一部以“直接打击合成毒品危机”为主题的原创音乐剧。这是上海私立学院今年演出的获奖剧目,并被选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舞台剧项目。“当我们创作致命咖啡时,我们希望用艺术作为载体来宣传毒品的危害。号召广大青少年共同抵制毒品,让社会各界关心和帮助吸毒人员,通过人性的救赎和家庭的呼唤,给边缘人群带来“回家”的曙光。”安科艺术团团长孙凤说。
致命咖啡是以倒叙的方式发展起来的。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以爱情和亲情两条线索,以音乐剧的形式展示了隐藏在社会中的吸毒者的人生历程,展示了青少年面对毒品危害的隐蔽性、救赎性和挑战性。年轻的导演和演员在整部戏剧中被使用,以呈现更能被年轻人接受和更贴近他们生活的作品。
事实上,这不是安科艺术团的第一部“主旋律”作品。艺术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先后创作了三部作品,包括以呼吁无偿献血为主题的青年歌舞音乐剧《我在你的未来》、以上海平民抗日战争为主题的话剧《阿拉是中国人》以及此次赴北京的禁毒音乐剧《致命的咖啡》。对于一所需要首先考虑“生存”的私立大学来说,这并不容易。孙凤回应说:“作为民办高校,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展示真善美的社会责任。用艺术的方式表达生活,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积极能量。”
文化主管部门:支持私立学院和大学的发展,增强其活力
上海民办高校优秀剧目在北京首次演出期间,举办了“民办高校创作与演出——京沪民办高校创新论坛”。通过两地民办高校的交流与讨论,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和创新经验提出了建议。
市演艺行业协会会长魏徵表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上海民营文艺团体已成为演出市场的生力军,有效地弥补了国有文艺团体的不足。目前,上海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正在成长为一支重要的表演力量。他们积极捕捉生活主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地气”和“流行”剧,不断提高演出质量,不仅赢得观众,也赢得市场。
市文广局市场营销部主任俞文昌指出,上海优秀民办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离不开上海创造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广播局积极出台政策,通过扶持资金、政府采购和文化发行等方式对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给予财政支持。同时,结合重点艺术项目的创作活动,利用上海民办高校表演、舞台艺术作品评选表演、国际艺术节等交流平台,为民办高校群体营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成长环境。
时任徐汇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局局长的李明依是唯一出席论坛的区县代表,他表示,近年来,徐汇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原则,搭建了支持民办高校和民办团体创新发展的平台和机制。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一是将民办高校和团的人才培养和原创优秀产品的支持纳入徐汇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民办院校的创作经费纳入区域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获得市级以上政府部门特别奖的个人或作品给予50%的奖励;二是引导民办高校积极参与文艺创作和生产,推广民办高校原创优秀剧目,组织社区居民观看演出,帮助他们“打开市场”;第三,鼓励民办高校和团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将其纳入以“艺术享受、徐汇”为分配主体的区级公共文化分配体系,为民办高校和团体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广阔舞台。
截至目前,徐汇区注册的文化社会团体数量已从2013年的33个激增至今年的80多个,增幅超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