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7字,读完约4分钟
这样的场景可能每天都会发生:
“警察同志,我想开个账户。你认为这份材料完整吗?”
“哦,好了好了,填这个材料可以做,对吗?那我下午再来。”
“怎么又复印了,哪里有复印店?你能帮我回复吗?”
“警察同志,对不起,我的暂住证已经过期了。我以前没注意。我能重新发行吗?”
自开展大规模调查工作以来,徐汇公安局以民生和民意为重点,加大了“分配诉讼”的改革力度,努力提高辖区内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支部党委对派出所的窗口服务和户籍进行了多次实地调查,询问了户籍登记的经验,听取了窗口服务的意见。
同时,对2017年下半年1235条市民热线反映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户籍窗口有51起涉及“投诉、建议或举报”的案件。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不了解户籍相关政策,不认可警方的解释”、“窗口警察政策指导不当”、“居民因资料不全多次出行”等方面。,占总数的78.43%。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业务量激增与窗口接受能力的冲突。随着近年来户籍政策的变化和异地申领居民身份证政策的推进,户籍窗口的工作总量呈现井喷趋势。2017年,分支机构户籍窗口共现场办理户籍事务223,204件,每天办理600多件,高峰日办理2000多件。由于人口基数大,户籍警察警力不足,户籍窗口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警察往往疲于应对,导致窗口服务效率下降。
传统窗口服务理念与新兴互联网思维的碰撞。受目前“一物一厅一窗”服务模式的限制,公共服务的工作效率无法最大化。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窗口受理业务可以逐步实现业务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打破业务壁垒。同时,要充分结合现代警务流程再造的机遇,将窗口功能重新适应群众需求,充分发挥数据融合的功效,让数据代替群众跑腿。
窗口接受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碰撞。如今,“互联网+政府服务”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如何依托互联网扩大窗口的服务半径,使信息不再停留在窗口的背景板上,真正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已经成为目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如何解决?
为有效解决当前形势,分局和市人口办按照“多办信息、少办人、少办人、少办人、多办一次”的思路,联合开展调研,进一步简化了户籍事项的办理流程,力争实现户籍窗口申请事项“一次办完”的目标。
利用互联网实现端到端连接,有效扩大窗口服务半径。日前,渐康新村派出所试点“户籍云窗”服务,通过办理人才引进、博士后出境、回国留学、外省市公务员转岗、居住证转本市常住户口等五项业务,努力通过“上海公安人口管理”。微信公众账户在线申请。所有相关事项处理政策、受理范围和所需资料均可在此公共账户上查询,处理进度也可实时查询。更改以前的窗口处理信息
纸质化到电子化,不断增强居民的体验感。“微信平台申报社区有才户”试点启动,是公安改变行政审批机制,走向“无纸化”、“信息化”的结果。居民在微信公众账户上办理事务,并通过手机直接上传认证材料。公安机关在后台批准后,居民只需在现场跑一次就可以完成剩余的验收过程。
同时,分局将进一步整合窗口业务,逐步实现“一窗口、一站式办理”,通过公安内部业务分流,逐步实现基层公安机关集中办理公安、户籍、交通、出入境等业务的一个窗口。
充分利用智能创新手段,提升精细化服务效率。依托互联网,窗口服务将延伸到终端,这将使窗口服务的推广更加“智能化”。探索在派出所各种宣传资料的货架前安装传感设备,通过感知居民接收宣传资料的行为,结合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居民的行为数据与用户信息关联起来,丰富居民窗口处理特色行为数据库的建设。
同时,利用大数据,整合前端居民的行为感知数据信息、过往窗口处理记录等。,改进对居民肖像的描绘,并准确地推送和处理服务以及以后可能需要处理的服务。此外,还可以针对辖区内居民的各种证照即将到期需要更换的情况,分析居民接受和办理各种现有业务的数据,实现后台提示和前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