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60字,读完约5分钟
据乐友上海报道:上海一直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虽然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但他们描述的城市,即使是相同的,也充满了风俗。漫步在静安的这些地方,就像翻开了一卷长长的读物,静静的感受着这个流行城市丰富多彩、感人至深的故事。
吴住宅
吴故居于1938年竣工。它是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哈德克设计的。它被命名为“绿房子”,因为它的建筑和墙壁使用了大量的绿色瓷砖。这是胡迪克在中国的“山地收藏作品”,也是他留给上海的最后一部经典作品。
这是一栋非同寻常的建筑,当时被《中国月刊》誉为“远东最大最豪华的房子之一”。司徒雷登特地来北京看它的真面目。
“绿房子”是一个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现代主义花园房子。它的外观就像一艘停泊在港口的大邮船,有一个由美丽的“船舷”弧线和直线组成的“船体”,它的正面简单而富有活力。
“绿房子”体现了胡达克最美丽的艺术。有一次,他拍着胸脯对吴说:“即使过了50年,这座房子的现代化程度还是超前的。即使过了100年,我相信她也不会过时。”
吴的孙子后来嫁给了上海著名作家程乃山。以这座房子为原型,程乃珊写了一部在国内外都很流行的小说《蓝色的房子》,讲述了三代人对财富和生活的选择,用建筑完成了人与时间的对话——空。
地址:同仁路333号
张爱玲故居
常德公寓建于1936年。它刚建成时,是常德路和豫园路沿线最高的建筑。1949年后,许多旧公寓被新楼层覆盖,但常德公寓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1939年,张爱玲和她的母亲、姑姑住在这里。她写的公寓生活的有趣故事是这栋楼里快乐和悲伤的故事。
十年后,张爱玲在上海成为了一名受欢迎的作家,在那里她成名、恋爱、结婚、离婚。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诱惑中的爱情》从常德公寓的窗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常德公寓几次易手。像上海所有的老房子一样,在门厅斑驳的白墙和暗红色的门窗下,几辆自行车随意停放着,居民们一个接一个地换着。门口有个牌子,上面写着“私宅,不准参观”,所以去那里寻找和修复张爱玲并不容易。
在公寓的东侧有一个名为“前才书店”的书房,这让很多书迷感到遗憾。红褐色的老式桌椅,黄色的碎花墙纸,摆满张爱玲文学作品的书架,酒吧里放着老式的“歌女”留声机,都让人觉得回到了张爱玲生活的时代。
地址:常德路195号
崇德女子中学
崇德女子中学成立于1905年,是一所地方教会女子中学。当时,学校擅长文学和商业,以英语为特色,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校园内的朱瓦红墙三层别墅,当年是女子中学的校舍,现在变成了教师办公楼。
优雅的欧式拱门保留在东侧的正门,二楼是一个宽敞的露台。建筑的正面被阴影遮蔽,仿佛与世隔绝。
穿过高拱,你进入教学区。恍惚中,你似乎能碰到面带微笑的女学生。他们的表情表明他们在那个时代是保守的,会飞的。当时,一家报纸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飞出巷子里的金凤凰》,描述了这里女学生的生活。
阮、等沙滩名人都曾在这里学习过。郭沫若和徐光平在这里教书。那一年有多少辉煌而美丽的校园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门口印着“崇德女子学校大楼”的六个字。这份清单仍然平静地讲述了一百年来的梦想和往事...
地址:陕西北路461号
宋园
宋佳花园建于1908年,是一座英式花园别墅,宋庆龄的母亲倪归真、宋美龄、宋子文等兄弟姐妹曾在此居住,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也在此举行。
别墅有三层,第三层是带尖顶的半层。这个花园绿树成荫,种满了各种奇异的花草。在花季,白色的木兰花在树上盛开,花枝延伸到篱笆外面。
蒋宋联姻后,军阀、政客、买办及各界商界领袖频繁往来,一度成为蒋介石在上海设计的政治契机。
一栋老房子,安静而有力量,静静地看着上海海滩的变化和各界名流的欢迎和送别。它接待了最尊贵的客人,见证了现代中国最辉煌的时刻。
如今,繁华已尽,宋家的旧居仍是绿树成荫、自成一体的小别墅。它穿越了历史的长河,它的故事足以震撼世界。
地址:陕西北路369号
平安大厦
平安大厦建于1925年。楼下最初是一个购物中心,楼上是一套美国公寓。在张爱玲的小说《色戒》中,女主人公王佳芝的最后一幕就在这里。
它曾经是南京西路和陕西北路的交汇处,是老英租界的一条时髦街道。大楼的主楼层是七层,两边各有四层。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带电梯的多层公寓之一。
张爱玲在《色·戒》中对“平安大剧院”的描述是:“灰、红、黑、黄砖砌成的立面有一种针织花呢的温暖感,整栋建筑呈圆凹状,十字路口变成一弯新月,前门很宽敞。
平安大厦似乎与西班牙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驻上海领事馆在此设立,后来平安大剧院和珠江大酒店被改造成西班牙品牌zara的专卖店。今天,这座红砖清水外墙的建筑依然屹立在车流中,在奔跑的时候熠熠生辉。
地址:陕西北路2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