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不久前,临猗路街道城管部门执法一家拉面店擅自改变房屋结构时,发现拉面店在装修时也改变了楼梯方向;城管部门将这些信息记录到街道建立的“一店一档”管理平台中。在检查了这份记录后,街道安全办公室判断拉面店的结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原来的消防通道,所以它加入了警察局进行挨家挨户的检查。果不其然,联合执法小组发现拉面店存在疏散通道堆积、三合一非法居民等问题,并及时监督处罚。
日前,记者了解到,临汾路街道在管理线上打破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围栏。通过建立“一店一档”管理平台,摸清了辖区内商店和银行取款机的底数。通过数据共享,职能部门消除了管理盲点,减少了重复检查,提高了管理效率。
临汾路沿街有850家商店、医院和学校,主要集中在餐饮、服装百货、美容美发、房地产代理、装饰建材等生活服务业。由于店面相对较小且较为分散,运营商更换较为常见且频繁,这给日常监管带来了困难。过去,850多家商店、医院和学校的信息掌握在街上不同职能部门的手中。由于缺乏信息沟通,各职能部门经常相互管理,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盲点;还可能存在重复检查和监督的问题。例如,有时派出所只是去商店进行消防检查,很快街道安全办公室就去调查隐患,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商店的检查负担。
2017年年中,街道对辖区内重点行业和场所进行了安全检查,消防部门发现汾西路沿线商铺的实际经营内容与登记材料不符。在调查和询问期间,操作者含糊不清,不愿意合作。但是,工商登记信息掌握在市场监管办公室手中,消防安全部门的执法人员只能联系市场监管办公室查询企业的登记信息、业务信息以及是否有违法处罚记录,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检查工作的效率。因此,街道抓住职能部门下沉的契机,充分调动公安、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的资源,开始探索沿街商铺“一店一摊”工作。
街道沿线商店、医院、学校按门牌号顺序建立的“一店一档”,将分散的、独立的、跨部门的信息整合成共享的综合数据。目前,“一店一档”的标准化目录主要包括:市场监管登记信息和监管档案、社区安全监管档案、店牌管理档案、社区管理处管理档案、市容监管档案、城管监管档案和执法档案。
除了执法数据的实时更新外,还有大量的动态数据,如租赁期满后经营者的变动、业务格式的调整、聘用员工的调整和变动等,这些都是由各职能部门通过及时发现和了解进行更新的,从而保证了对沿街商铺情况的实时掌握。据平安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一店一档”的建立,我们已经全面梳理了各类管理对象的基础,即使是快递点和银行取款机,现在都是以统一的形式建立档案。
归档只是基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实效。下一步,“一店一档”将以电子方式上传到街道“社区大脑”综合指挥平台,纸质文件将更新为可随时调整和共享的数据化文件,从而实现管理行为数据化。“一聚集、一调度、一监管”的“社区脑”指挥模式,科学整合街道部门、电网中心、公安、市场监管、城管、市容等多种执法力量集中工作,采用“日常巡查、快速联合物流、联动处置”的24小时不间断响应模式。“所有执法情况最终汇总为‘一库一档’,以便实时更新和持续改进,确保行政执法、行政许可事项等行政行为的互联互通,促进执法联动、综合管理和部门间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