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静安寺商圈是上海著名的时尚地标,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发展的首选。这里,越洋广场、惠德丰广场等40栋重点商业建筑鳞次栉比,有5栋税收超过1亿元的建筑,其中3栋为月租建筑;包括欧莱雅、阿克苏诺贝尔等世界著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内的3000多家企业聚集在这里,约10万名白领在这里辛勤工作。
为了营造一流的商业环境,将静安寺商业区从“工作圈”改造成最安全、最干净、最温馨的“家”,静安寺街致力于成为“商业区管家”,努力吸引圈外企业,让圈内企业不想离开,从而创造高品质的企业服务。
每个人都是企业的“服务员”
静安寺街是本市最早设立服务建筑企业联络员的街道之一。重点建筑配备一至两名联络员,这是街道服务企业的“标准”。
海外广场的联络官王绮滢是一位“资深”联络官。对于这项已经做了近十年的工作,王绮滢认为联络员是企业周围的“保姆”,唯一的工作就是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和满足需求。“事实上,服务公司不仅帮助企业找到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还了解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麻烦。这些是我们需要帮助解决的关键问题。”王绮滢这样告诉记者。
通过周到的企业服务工作,让商圈企业感受到一流的、极具吸引力的商业环境,不仅是服务建筑企业的每一个联络员的信念,也是静安寺街每一位员工的共识。据街道负责人介绍,静安寺街道已组建了全员参与的企业服务团队,并在建筑企业联络员的基础上设置了总联络员,协调街道各职能部门的力量。如遇街道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街道党工委和办公室领导主动出面,协调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讨论解决方案。
在最近的调查中,了解到越洋广场的一些企业反映了常德路出口不合理禁止左转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街道领导区的市政交通部门和物业研究了最佳方案,最终在保证交通的情况下解除了禁令。
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不同需求,街道还坚持分类政策,提出“起步阶段助企业一臂之力,成长阶段助企业一臂之力,成熟企业助企业一臂之力”的服务理念,包括帮助初创小企业实现“一站式”注册和快速成功落地;为处于成长期的外资企业“牵线搭桥”,实现与银行的业务合作,缓解融资困难。
据悉,街道正在为商圈企业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一个企业,一个档案”,在现有企业信息数据的基础上,首先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商圈管家日志”模板,对商圈企业从成立、成长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全周期信息管理,实现辖区内各领域企业信息的快速定位和各种问题的预警处理。此外,街道还积极提供覆盖服务,并以越洋广场2.0版“萧楼儿”为试点,逐步扩大在线自助平台的覆盖范围。
企业服务涵盖“神经末梢”
面对3000多家企业和10万名员工的“超能力”,静安寺街将企业服务的视角从护送企业发展延伸到满足员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不仅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企业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
在解决了商业区白领的“午餐问题”后,该街在上海商业区创办了第一所“白领大学”,将午间培训、晚间书法、廉价健身房等时尚课程分发给每个人,每年服务2.5万人,围绕白领打造一个精神家园。街道还依托“中国围棋之乡”、“文化社区”、“惠德丰垂直提升”等亮点品牌,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有效满足白领的精神需求。
作为党建工作的发源地,静安寺街自然将党建工作的“因素”纳入“商圈管家”范畴,为企业安装红色引擎,并在商圈内嵌入红色标识。一方面,通过搭建“同心家园”平台,最大限度地整合区域资源,各成员单位拿出最优质的资源,送至楼宇和企业,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需求和企业文化塑造的紧密结合,使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企业对社区良好商业环境的感知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将建设一支有话语权的党组织书记队伍,党组织书记在企业中作为中高层企业的比重将达到75%。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称我为党员”等特色品牌工程,吸引大量建设党员积极展示身份、承诺和行动,使党建阵地更加温暖,为通过党企互动促进共赢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记者了解到,街道将成立以党委书记为首的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办公室主任为首的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服务中心-行政党组-党委三级问题处理链,解决各级企业遇到的问题。同时,开通24小时全天候企业服务热线,将现有的街道企业服务中心升级为街道商务服务中心,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打造中心城市高品质的街道城镇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