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4字,读完约7分钟

11月2日下午,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杨浦区滨江Public/きだよだよ杨树浦水厂滨江段,听取了黄浦江两岸核心区45公里Public/きだよ贯通工程和杨浦滨江Public/きだ的基本情况。近年来,上海推动了黄浦江两岸的连接和滨江岸线的改造。杨浦滨江区已由以工厂和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逐渐转变为以公园和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和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已成为“生活展示带”。习近平沿着滨江栈桥漫步,观察黄浦江两岸的风景,了解文化历史和城乡变迁。习近平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的城市就是人民。有必要给人们更多的成就感,为人们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浦江东岸与洋浦隔河相望,也在上演“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传奇。在长达22公里的滨江岸线渗透工程和更多的旧建筑改造工程中,新区采纳了各种智库的建议,巧妙地利用浦东的工业遗迹和历史建筑,如粮仓、煤仓和工厂车间,把它们建成一个有温度和有趣的空城市文化的房间,成为市民感知浦东记忆和感受美好生活的载体。在浦江东岸,倾听江水,观赏绿色,边走边玩,已经成为浦东人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贯穿东海岸

连接浦东滨江的“新”与“旧”

从杨浦大桥往下看,你可以看到浦江两岸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西侧是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杨树浦水厂滨江段;东侧是浦东江滨最具实力的工业巨头——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散粮筒仓”的民生码头8万吨筒仓。

该建筑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上海的文物保护建筑,也是浦东的重要工业遗产。经过精心改造,2017年,这个“工业巨人”作为一个新的筒仓艺术中心出现,实现了从“世界粮仓”到“艺术集散中心”的华丽转身。在建筑的河边,一个超长的全透明自动扶梯就像一个晶莹的“带”,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欣赏河景的绝佳场所。22个25000流明的投影设备在一个400米长的筒仓表面形成了一个宏伟的上海历史绘画轴线。在这个筒仓里,它变成了一个受到国际知名品牌青睐的艺术展。上海市空艺术季、浦东文化博览会等公共文化活动相继举行,让浦东人民“感受过去,看到未来”。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从80,000吨重的筒仓开始,市民可以沿着“三色路”向西跑步、散步和骑自行车。由于历史原因,浦东河滨留下了许多天然河流、码头和工厂围墙。设计者使用15个云桥来突破断点,形成不同的观察平台。步行约2公里,建于1862年的象升船厂旧址就在眼前。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厂房记录了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历史,它并没有变老,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工业感的空“造船厂1862”。在16,000平方米的商业空室内,艺术商店、汽车展厅、蒋敬文化餐厅、画廊等形式被植入。走进拥有800个座位的中型剧场“1862时尚艺术中心”,你不仅可以看到造船厂的历史遗迹:空音调和电缆隐藏在金属管中,舞台后面的隔音玻璃幕墙打开,船只穿梭的黄浦江成为舞台的背景,越来越多的前沿、时尚、跨界和创意表演在这里上演。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黄浦江在浦东江畔逆流而上,在陆家嘴形成了一个近90度的大弯,留下了一个突出的冲积海滩,形成了“浦江第一湾”。穿过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你可以看到1.2公里长的“城市文化艺术项链”。在闪亮的项链上,不仅有展示中外艺术的大“DIA”,还有十多颗五颜六色的“小宝石”,可以容纳不同形式的店铺。它们的前身是老百度码头的煤仓和与之相连的高架输煤走廊。从“煤仓”到“艺术煤仓”,从“煤仓”到“艺术银行”的转变,不仅保留了建筑整体原有的组合逻辑,也给东岸和滨河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文化。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继续向南行驶5公里,在卢浦大桥码头下的世博园呼吸“城市绿肺”的新鲜空气息。谁能想到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上钢三厂的厂区,机器轰鸣,钢水翻滚沸腾。除了滩涂湿地和休闲绿地,园区还拥有由原上海钢铁三厂特殊钢车间改造而成的世博园区。预计明年,这个“开放式景观型演出场地”将会上演三场常驻演出,即“上海古情”、“上海秀”和“我回到上海海滩”,再现城市发展和舞台艺术的变迁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在浦江东岸22公里长的文化景观区,有22个“望江驿”小屋,不仅提供雨伞、充电宝、厕所、直饮水、无线上网等贴心服务,还拥有公共图书馆、电影院、艺术展览馆、工作室等多种功能。在这一年里,300多名名人走进了这个帖子,与市民面对面,通过现场网络直播传递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生活,努力引爆5000万点击量。小空房、深挖,“望江一号”将东海岸滨江品质生活体验带与独特的浦东特色串连起来,也将浦东的“新”与“旧”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为“艺术”而生

工业遗迹保留了浦东人的乡愁

从浦东22公里的滨江海岸线到更广阔的城市和农村腹地,在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日益繁荣的街区中,许多旧工厂和仓库已经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全新文化地标。建筑表面的斑驳锈迹是浦东伟大工业时代的珍贵历史见证,对它们的保护和再开发成为“艺术”,从侧面反映了浦东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转型和发展。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工厂变成了美术馆、文化创意园和艺术商业区。其中,一个方形的“红盒子”矗立在阳高中路与南阳景路的交叉口。这个名为“天武空屋”的文昌公园是由红心电熨斗厂的车间改造而成的。它被预氧化的锈红色耐候钢板包围,成为中国最大的锈面建筑,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工业时代的印记。朱樵镇江西街林吟美术馆原是沪江纺织机械厂的厂房。在建筑改造过程中,博物馆的外部创造了石库门的风格,而博物馆的内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旧厂房的“空白”状态,这也是当代艺术中最受青睐的“白盒”设计风格。原工厂的其他区域被改造成林吟艺术酒店,吸引了来自浦东国际机场和迪士尼乐园的游客,同时也欢迎了朱樵当地的邻里,形成了一种融合参观艺术博物馆和酒店消费体验的创新文化旅游形式。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大工业时代的一系列生活设施也在转型过程中拥抱着这个信息时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浦东沿江工厂大量生产工人居住在陆家嘴地区的工人新村。1954年,浦东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东昌电影院在此诞生。在接下来的30年里,它赢得了“浦东大光明”的美誉,无数的放映很难买到一张票。然而,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加速,这个曾经繁华的工厂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经过近五年的改造,今年8月,这座有65年历史的建筑获得了重生,不仅有了新的名字:“东昌驿空厅”,还升级为上海首个融合艺术展示、科技教育和电子体育功能的5g多元文化体验。未来,东昌邑空厅将肩负起“文化引擎”的使命,汇聚更多的文化、科技和艺术资源,带动文化街区的建设,提高周边居住区的生活质量,在浦江两岸重新推出“东昌”品牌,延续65年前的最初愿景。

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累,是城市内涵、品质和特色的重要标志。浦东新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黄伟表示,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浦东,将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这一改革热点的历史文脉,尊重和对待城市中的老建筑,就像对待“老人”一样。最大限度地保留属于浦东的文化记忆,创造一个更适合工业、生活、音乐和旅游的更好的环境,让浦东的建筑可以被阅读,让城市有温度和怀旧可以记住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浦江东岸“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2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