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3字,读完约7分钟
在滴水湖三环路外的一条小河旁,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就像香港附近的新区,从芦苇滩变成了奢华,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顶尖科学家社区”将从芦苇沼泽崛起,这将成为新区建设“汇聚国内外人才进行国际创新与合作的重要基地”的关键。
11月20日,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将迎来三个月的开放。从仲夏到深秋,新的领域逐渐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规划,最初的兴奋,正如深秋带给人们最好的感觉:平静、充实和坚定。
坚定,因为前面的路是清晰的。就在本月初,当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上海时,他对香港新区建设提出了“五个重要”的新要求。对于港口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来指出方向和升起旗帜。港口未来要做的,就是以“五个重要”为参谋,谱写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精彩乐章。
机构调整突出改革方向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临港新区要努力成为凝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基地,成为全面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成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成为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成为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场。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表示,“五个重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明确了临港新区建设经济特区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具体措施,是对经济特区内涵的重新聚焦、深化和明晰。“从一开始,临港新区就很明确。这不是自由贸易区的简单扩张和政策转变。总书记提出的“五个重要”再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五个维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全方位、高层次、深层次、宽领域、高强度开放。”
锋利的工具很管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了完成新任务、迎接新挑战,必须建立更加高效、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机制。周一,临港新区管委会召开内部结构调整后的干部动员大会,首次揭示了未来临港新区的管理框架。
机构调整后,临港新区管委会的15个内部机构紧紧跟随中央政府对新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准确匹配,为新区加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创新与风险防范司、高新技术产业与科技创新司、特区综合保税区司等部门首次出现在机构名单中。这些全新的部门将负责未来“五个重要”目标的实施,它们的出现凸显了改革创新的价值取向。
虽然机构调整刚刚宣布,但许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除规划建设“顶尖科学家社区”外,临港新区还将举办“关于支持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的新闻发布会暨人才工程签约仪式”,并正式向社会公布一系列备受关注的国内外人才政策细节。哪些符合国际标准的政策将很快被“发现”。所有政策和措施都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成为聚集国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合作的重要基地。
离岸业务寻求更大的突破
在临港,很多人们过去不熟悉的名词在各种场合出现的越来越频繁,比如“离岸业务”,这是一个“新的网红”。
事实上,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临港区总体规划》公布以来,新临港区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目前,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8家银行已经设立了新的电影分支机构,16家金融机构与临港新区管委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新区的第一笔单笔业务已经快速落地:中国建设银行在新区建立了第一个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中国银行在新区办理了第一笔网上供应链融资业务, 农业银行处理了新区海外财团的第一笔3500万欧元贷款,普银租赁和法属菲达轮船公司在新区登陆。
最近,新区管委会与普银租赁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将致力于完善新区离岸贸易服务,提供便捷的贸易资金结算、基于离岸贸易的融资服务和外汇套期保值服务。据初步统计,自该品牌三个月前开业以来,新区企业开设的自由贸易账户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目前,共开立了105个新账户,包括自由贸易区内机构的78个自由贸易账户和自由贸易区外机构的27个自由贸易账户。新区银行分行完成跨境人民币收付43.47亿元,外币收付2.6亿美元,初步取得良好成效。
未来,新区将围绕“协调发展重要的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枢纽”的目标,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有效接轨的开放体系,在跨境金融创新、海关监管、离岸R&D、制造业、贸易等离岸商业税收安排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在离岸金融业务的支持下,更有勇气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特别是在未来的综合保税区,利用商品配送平台的天然优势,以保税园区为基础,以保税政策为核心,为商品交易商提供一个类似国际净价的交易环境,使临港具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渠道功能,允许临港产生大量交易,同时将临港变成商品价格的发现地,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洋山价格”或“临港价格”
与世界接轨,加速走出去
在东海之滨的洋山深水港,在海和天之间,有一座桥和一个飞行架。每天在这里航行的国际巨轮将中国与世界连接起来。未来,中国联通不仅将以船舶和货物连接世界,还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寻求更大的合作。
如何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加快与国际规则的融合,增强国际对话能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对话环境,是一个重要的理念。这也意味着,就有效服务市场参与者、有效发现问题和防范风险而言,新的临港地区应该两手都要抓。
最近上线的“临港新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体现了这两个方面在新区的开拓性探索。目前已投入运行的“1.0平台”,可以通过信息流程的方式,方便企业做事,优化经营环境,将特斯拉项目“签约后17个月投产”和新奥燃气轮机项目“5天4证”等“经典案例”固化为可复制推广的标准模式。
即将推出的“2.0平台”还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实现风险防范的精确监管和联合防控。所有流程和数据都将存储在平台中,平台可以随时进行监控、分析和追溯,实现“一个网络管理”——这是符合世界通行规则的另一个维度。用新区管委会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严怡君的话说,“只有管理好了,才能开”。“2.0平台”将为新区打造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实验场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新区经贸自由化发展的“防火墙”和“垫脚石”。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利用这个跳板跳得更高,加入全球市场。目前,临港集团已在旧金山、芬兰、斯德哥尔摩、瑞典建立了海外创新分中心,并将在德国、英国、以色列、日本等地建立一系列海外创新中心,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
今后,临港新区还将支持和鼓励上海电气等一批对外合作条件相对成熟、基础较好的落户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加快走出去步伐。此外,新区将围绕政策痛点,力争先行,在境外投资和自由贸易账户税收政策上取得突破,在境内外经营活动中独立使用境外募集和收购的资金,努力为企业在华开展海外业务提供最便捷的条件,吸引国内优质企业通过新区走出去开展海外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