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55字,读完约7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上午9点不到,浦东新区市场监督局登记许可分局党支部副书记徐敏,身着蓝色制服,面带微笑,已经在浦东新区市民中心“巡逻岗”……自从她参加工作以来,每个工作日都是这样开始的。

1993年,徐敏进入浦东工商局。从那以后,她经历了一系列的试点改革,如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商业登记制度的改革,“证照分离”的改革,“一网运行”的政府服务。她已成为企业办理“身份证”的金牌“营业员”。

“小窗口”实现“大梦想”

企业登记不仅是市场准入的第一扇门,也是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前沿阵地。"注册工作几乎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单词,做同样的事情."在徐敏看来,注册工作关系到创新型企业家的梦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你永远不知道谁是劳动人民,而我的工作就是帮助这群不知名的人和不知名的企业。在浦东这片沃土上实现他们的远大梦想。”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2014年1月,浦东完成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三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并成立了浦东新区市场监督局。原来三个部门的登记职能集中在徐敏。分支机构登记许可、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及实施情况;2015年,推出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2016年,启动企业名称登记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浦东新区“全网通办公室”和“三个全面工程”正式启动;2018年,浦东坚持自主改革,推出了改革版2.0。浦东的经验被复制并推广到全国;2019年12月1日,全国18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了“许可证分离”试点工作...一系列试点政策掀起了创新、创业和投资的高潮。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门槛降低了,办事方便了,企业申请的数量也急剧上升。徐敏浦东新区登记许可处有60多名工作人员,每天接待2000多名游客。徐敏回忆说,那些年,她每天要接受大约80次咨询、审批和许可,有时超过160次,而放在地上箱子里的文件甚至和桌子一样高。虽然她工作很努力,但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这种微笑已经保持了27年,温暖了无数来来往往的商业申请者。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窗户前面还有人,我们不会下班的。”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加。为了使申请人能够尽快获得许可证,注册许可处推出了延期服务。为此,她经常加班,有时晚上9点回家。甚至市中心的每个保安都认识她,因为她每天都是最后一个下班的。谈到这样一个“正在运转的生物钟”,她总是笑着说:“我们不仅要面对浦东,还要把上海的创新特色传递给全世界。”当我看到申请人满意的微笑时,我有一种成就感!”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到离企业最近的地方

“我觉得这很好!这种补贴政策应该给予这些初创企业!”在“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徐岷与区人民社会保障局就创业扶持政策进行了热烈讨论...事实上,该区很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申请人都来到了徐敏,因为他们遇到的大部分“疑难杂症”都可以在她的手中轻松解决。然而,光靠她还不够。由于注册窗口的特殊性:企业注册涉及的法律问题很多,需要认真、严格地把握每一项法律法规。此外,各类投资者在股权变更、设立登记、经营范围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在继承浦东企业注册服务的同时跟上改革的步伐?徐敏选择了“坚守阵地”和战斗。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贴在“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墙上的口号是:“改革更具活力,服务更具温度敏感性,贴近企业需求,实现精准服务”。2018年1月8日,浦东新区市场监督局发布了优化2018年经营环境的“二十条”。作为优化政府服务、提升企业形象的措施之一,“徐敏创新服务工作室”正式揭牌。从此,徐岷有了新的团队和责任:走出去,更接近企业!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同年12月,徐敏带领工作室成员进入位于张江的上海友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是他们在过去一年中仔细调查的500多家企业之一。该公司创始人向徐敏抱怨说:企业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已经发布,但还停留在公司注册和名称审查的环节。在听介绍的过程中,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家致力于解决通过消费端和企业财务报销端、检查电子发票诞生后的伪造、检查重复报销等问题的创业公司,思路很好,应该会帮助企业尽快解决问题。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调查结束后,徐敏立即与市局登记办公室进行了沟通和协调。一方面,他上传了公司运营的书面描述,另一方面,他积极安排优秀的阅读公司去市局进行路演,最终帮助企业申请到一个符合公司需求的名字。之后,公司专门给徐敏和工作室发了一封感谢信:“正是你们专业、细致、务实的工作,为上海创造了如此良好的创业和商业环境……”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在工作室成立的第一年,徐敏和其他小伙伴几乎都跑进了企业。除了对每个家庭的调查,还举行了30多次座谈会。每次座谈会后,许多企业家都会“拖住”徐敏,请教各种问题,并要求留下电话号码和添加。每次你去一个点,参加一个活动,徐岷总是建立一个小组,把工作室延伸到互联网,并提供咨询和在线答疑服务,逐步形成工作室24小时服务机制。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如今,工作室里的一大批年轻干部和优秀人才成功地将企业注册管理与“一网管理”服务相结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要跑多个窗口的麻烦。“在实现数据运行和企业少运行的背后,是我们团队不断学习的过程。”面对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徐敏展现了巨大的势头,从一平米的一线窗口,到十间房的工作室,再到1210平方公里的浦东,在服务企业的道路上疾跑。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始终考虑企业

“我们公司计划出售口罩。我们是否需要扩大业务范围?”“公司想改用防护服,也想咨询一下”...在最近的疫情期间,徐敏的手机很忙。任何熟悉徐敏的人都知道她有三部电话:一部内线电话、一部外线电话和她的手机。她接这三个电话的顺序是:内线与窗口相连,电话必须是紧急的,第一优先;外线号码向公众公布,大多数电话是咨询电话,可以排在第二位;手机,通常来自熟人或家庭成员,经常被她“遗忘”。出人意料的是,在疫情期间,她的手机成了最热门的热线。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电话铃响时,她拿起电话,她是另一个想改变业务范围的企业。"在过去的两个月里,这样的电话来了又去。"她笑了。由于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短缺,许多企业都想通过改变经营范围,增加口罩、防护服的生产和销售方向,为增加防疫物资储备贡献自己的力量。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其实涉及的细节很多,比如医疗企业生产的防疫材料是否是医用的?如果属于医疗用途,还需要确认属于哪种医疗器械...电话里可能暂时还不清楚。”为了让更多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更快地投入到防疫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中,徐敏在第一时间带领工作室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以问答图的形式推出了“网上志愿服务”,并在公共平台上发布了两个话题。“这样,改变业务范围的过程加快了,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顺利开始工作。”说起工作,这个“老兵”的心在企业登记窗口依然火热。

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从梦想的伙伴到金牌“营业员”,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多年来,徐敏赢得了许多荣誉。当被问及她最喜欢哪个头衔时,她想了想说:“我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在普通岗位上做普通工作的普通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普通而不平凡 走进浦东金牌“店小二”的故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