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青浦金泽双巷村
千砖瓦双香村的历史与变迁
金泽镇双乡村位于上海与苏联交界的上塔社区西缘,南临吉水河,西接古镇周庄,北接长白荡。长白当、东当(俗称南白当)、湘乌当、艾迪当水资源丰富。全村面积3.31平方公里,有20个村民小组,人口2700多人。
明末清初,双香村的庭院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小巷、幽静曲折的小径、长长的回廊和小桥,还有江南水乡人的风光。双香村有一座建于清道光元年(1820年)的永宁桥,这是上塔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石桥。双香村拥有发达的佛教文化,包括古老的建筑,如普福安、祖师庙和叶儿寺。从清朝顺治时期开始,双香村的村民就有骑快船的传统。每年农历的七月半,他们都会在石人神庙前摇晃快船,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们在四个村庄和八英里外的地方出名。双香村在文化和思想上取得了进步。民国初年,有一所三邦小学。解放初期,有10多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自高考复试以来,已有220多名学生的子女被大学录取,其中包括8名外国学生和5名本地学生,他们被誉为“雪坝村”。
双巷村有着百年的挖泥造坯烧窑的传统历史,始于清朝(1796-1820),被称为“千砖万瓦村”。民国23年,《青浦县志续编》记载,商鞅区朱家坞村贾岛和贾岛之间的人,曾雇人在嘉兴大窑湾工作,然后转行教人做砖瓦,后来逐渐传播到上塔村。解放后,小方坯生产仍然是双乡村的副业,占农村经济收入的一定比例。烧土造坯的窑业相辅相成,双香村最多有30多个窑。
制坯烧窑,导致高田变低田,低田变空田,良田变薄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防洪抗灾。1997年,双巷村积极响应镇政府“切实保护耕地,全面禁止挖沙、压块、烧窑”的号召,压块烧窑行业宣告结束。
在百年铸坯历史的末期,双香村充分开发了村庄资源,劳动力转移到以发展和建设特色农业为主题的生态养殖业。自2004年以来,上海木金庄等公司落户双香村,投资建设了一个集贸易、园艺、观光、种苗种植和营销为一体的350亩生态林基地。同时,村民们率先发展了长白砀蟹的生态文化。
自2016年启动区级美丽农村建设以来,双乡村与项目建设项目联系紧密,约90%的河道整治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已经完成,85%的农村生活污水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双香村还开展了乡村道路、绿化和照明、乡村景观和农场“小三园”(小菜园、小菜园和小果园)建设。清洁家园,美化环境,突出重点,创造亮点,努力建设一个干净,美丽,生态,文明和宜居的新家。
为了把双香村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美丽乡村,双香村与上海木金庄达成了发展意向,将在东当(南白荡)300米水面范围内,建设水生态公园、钓鱼台和沿湖特色生态景观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积极探索休闲农业和地方文化。 吸引更多的市民进入农村,感受故土,逐步形成旅游休闲、体验农事、居家度假的观光模式,让村民有所事事,不出村就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