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1字,读完约2分钟
▲震撼快船现场
朱家角快船的民俗形成于清朝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摇快船是曹刚河的一项水上竞技表演,人们去淀山湖的三官堂庙祭拜烧香,然后回到朱家角看庙会。300多年来,快船一直与当地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人文发展密切相关。早期简单的船体结构和外部装饰,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摇船形式、华丽的外部装饰和精美的服饰,反映和记录了朱家角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发展过程。
▲早年撼动快船
帆船竞赛表演的形式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社会特征和风俗习惯,是朱家角水乡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描绘了清代城郊水乡的世俗风情。它反映了现代水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审美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已成为上海城郊水乡生活习俗中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快船是由普通的农用船只改装而成的。到了清末,快船摇船表演进入了全盛时期,它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造船技术和人们的审美取向。快船的造船和船体结构与水运船舶明显不同,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造船技能,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朱家角公社参加快船比赛
当时,快船质量上乘,装饰华丽。船上有一个花棚,花棚里挂着彩灯,中间有锣鼓,彩旗插在获胜的花棚里遮挡阳光,用来摇动和伸展双手,图案有八仙过海、刘海洒钱等。中间棚子的顶端是一只串着珍珠的狮子,用来抓住天球。5个人摇动快船,4个人摇动短桨,9个人摇动两个桨,并且他们被两组代替。中间棚里有4个锣鼓和1个头浆。每艘船上有23人,伴有经典的打击乐器“五龙船和水宫经”。这一幕就像《青浦县民国续志》中的记载——“金鼓”。船上的锣鼓响彻天空,岸上挤满了欢呼雀跃的人们。快船表演在村民中很受欢迎,而且会持续到永远。成为朱家角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装扮新朱家角快船
解放后,快船一度中断。20世纪80年代,通过挖掘和整理,快船的演出得以恢复。1984年,青浦县举办了“青浦之春”活动,快船表演了两天。2005年,朱家角旅游公司下属的邮轮码头改建为四艘快船。在快船恢复演出后的20多年里,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快船建造快船的技术几乎绝迹。今天的快船在结构和装饰上与清末有很大的不同,其人员构成趋于老化。我相信,今天,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朱家角快船的水上运动表演将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水彩朱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