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5字,读完约5分钟
鲁(1883~1957)
陆(1883~1957),青浦朱家角人,陆之妹,号寿民、惠泉、范爽。民国二年(1910),鲁·与上海华靖·()结婚,夫妻二人加入南社。刘自幼聪明好学,喜歌善唱,是南社中的一位才女。鲜为人知的是,也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陆的全家福照片(前排左二陆,后排左二陆)
共产党宣言首次发表
早年就读于杨、、朱创办的上海城东女子学校,后转学至黄炎培创办的光明师范学校。毕业后,她于1906年到安徽芜湖万江女子学校任教。
1907年6月,和她在南社的同事成立了一个革命进步团体“妇女复辟会”,旨在推翻满清王朝,争取妇女权利。协会的官方报纸是《天一报》,而鲁·是《天一报》的主要创办人。当年的《天一报》就有这样的启示:“天一报的创办人是卢惠泉、何银珍、徐亚祖、周努涛、张旭。”《天一日报》旨在摧毁固有的社会,实现人类平等,倡导女性世界的革命不难看出,办报的这些目的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
1908年初,《天一日报》发表了由侨居日本的华侨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之一。这比陈望道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早了12年。
鲁、与陈独秀
1906年,赴安徽芜湖万江女子学校任教时,陈独秀和苏、(孙中山的秘书)也在该校任教。刘在上海时,常去陈独秀家。她和陈的妻子高俊曼是无话不谈的小姐妹。陈独秀仍是一个月下老人与和刘在江南!
▲陆及其丈夫()
刘江南,名中和,又名冀平,南社最高领导人之一。1878年1月生于上海华靖。1905年,三六为邹容举行的义和团葬礼,是民主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同年冬天,刘三姐因刺杀两江总督端方而被捕,这是一次震惊全国人民的革命行动。
1903年初,三六赴日求学,与陈独秀一起参加“反苏运动”,并成为其心腹。三六在日本投奔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的前身兴中会。回国后,他们一起去了浙江陆军军官学校(位于杭州大学路浦昌巷)任教。他们在同一所学校一起教书,有着相同的兴趣,这可以称为相同。
当陆在芜湖万江女子学校教书的时候,捐了《天一日报》的也来了。陈独秀、、刘、都是教师,陈独秀又是他们的同事。因此,和刘、结婚,陈独秀走上红色路线是可以理解的。
刘美丽大方,端庄贤淑,充满豪情和侠义。中学语文教材中曾有一篇名为《冯婉贞》的课文,其中的女主人公冯婉贞是鲁·阏氏根据鲁·苏玲的小说创作的一个女主人公。这篇文章描述了她与英法联军作战以及与侵略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由于出身于书香门第,她的文笔就像大哥一样,文章和诗歌写得又快又好。陆在《天一日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如:《论女性克制的原因》(由《守民日报》第一卷署名)、《论平等权利》(由《汇泉日报》第二卷署名)、《妇女军歌》(由《汇泉日报》第三卷署名)等。
上海市松山路21号《新青年》编辑部是鲁·经常去的地方,也是陈独秀夫妇的故乡。陆喜欢和陈的妻子高俊曼推心置腹地交谈,经常通宵达旦地说个不停。1916年底,《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和鲁·也由上海迁至北京。
陈独秀后来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总书记或主席。究其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的启示是分不开的。
鲁、、陈独秀作为同事和同志,自然有一份《共产党宣言》发表了。1908年,当陈独秀接过鲁·翻译的第一部《共产党宣言》时,毫无疑问,陈独秀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
对新中国的启示
鲁·是百年世博梦的预言家,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十大名医”,是“清末民初最多产的小说家”,著有150多部小说和40多种医学著作;1910年,在《新中国》一书中预言上海浦东将举办“世博会”。在“梦想”中,上海建造了一条地铁,在黄浦江上建了一座铁桥,在河底开了一条隧道,在浦东陆家嘴建了一个金融中心,在“跑马厅”建了一个“新上海舞台”...哪一个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准确的
然而,在所有的预言中,最令人惊讶的是,《新中国》一书中有三处提到社会主义,很多地方提到“同富裕党”(即“共产党”的不同译法),例如:“同富裕党的社会主义就像一条河和一个湖,没有不流的地方。”“欧美的富人是自富的,穷人是自穷的,这就导致了社会主义贫富平等的趋势。”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于1917年,而新中国则诞生于7年前的1910年。鲁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原来这就是鲁的妹妹刘带给他的神秘启示!
也就是说,1908年,当鲁·看到他的妹妹刘·带给他的《共产党宣言》时,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难怪“新中国”的梦想如此雄心勃勃和完美,因为他把优越的社会制度和优秀的革命党融入了“梦想”的环境。
陆于1957年12月15日病逝于华靖故居,其大部分诗作收入《南社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