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65字,读完约8分钟

“在上海,每天人均生活垃圾产量接近2公斤,相当于每天20,000吨。每半个月就可以堆起一座金茂大厦。”一位新的重量级人物黄之峰说。上海的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作为具有“上海历史大事记”的古文化遗址,崇古镇应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崇古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辖13个村(居)和16个社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17平方公里。境内有一处名叫“上海年谱”的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崇古镇全景

作为一个集城乡社区为一体的重工业城市,自去年3月以来,先后选择了村、富居委会、富马路、大宝化工、政府办公室五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垃圾分类示范和牵头。自去年7月以来,全区垃圾分类已在13个村(居)、16个住宅小区、12653个村(居)、1306个街道商店和50个基层单位全面覆盖和推广。崇古镇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了一年多,市民的参与率不断上升,分类的纯度达到92%以上。在实践中,崇古镇因地制宜,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付了物业费,为什么我要整理垃圾?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对于在日本生活多年的王艳梅来说,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日本人生活中有意识的行为,即使没有人监督,也将严格执行。回家后,她了解到社区应该进行垃圾分类,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居委会,与社区居民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垃圾分类经验。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然而,每天上门宣传和解释似乎不受居民欢迎。“有些居民会反感,有些人会说:我们交了物业费,为什么要做垃圾分类,有些居民会耐心听我们说,但听完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会参与。”这是王艳梅在担任居委会成员一年多后的感受。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在垃圾分类之前,每个楼道口都有一组垃圾桶。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后,楼道口的垃圾箱全部被拆除,许多居民对此并不理解或支持。”住在福泉一区的周阿姨也遇到了工作不被理解的问题。

事实上,很难让人们改变他们的想法,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意识和习惯。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从垃圾生产者到垃圾分类者的身份转变,这是志愿者在早期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

为了提高人们的分类意识,崇古镇的街道领导、志愿者和社区党委同志以身作则,利用夜间和双休日时间与居民进行沟通,向居民传达绿色环保的好处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指导他们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现场宣传

“垃圾分类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社区的面貌。最明显的是走廊里没有垃圾桶,夏天垃圾桶的味道消失了,社区看起来干净卫生。”这些变化也让许多居民乐于看到垃圾分类的效果。

全山的黄之峰阿姨兴奋地说:“垃圾分类后,我们社区的塑料袋天上掉的现象真的没了,往河里倒垃圾的现象基本上没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因为垃圾分类而变得更好。”

为了“找出真相”,我花了很多天蹲在垃圾桶旁,像个“大侦探”[S2/]

住在福泉一区的周阿姨说,从去年8月30日起,社区开始实行定时集中配送模式。周阿姨发现,虽然社区居民积极开展垃圾集中配送,但他们并不知道分类。

为了提高居民的源头分类意识,提高垃圾的纯度,让居民学会简单易记的正确投放方法,周阿义总结出一套易于记忆和理解的垃圾分类公式,方便社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湿垃圾容易腐烂,可以埋在土壤里。土壤是棕色的,所以那桶湿垃圾是棕色的;干垃圾需要焚烧,焚烧后的灰烬是黑色的,所以干垃圾桶是黑色的;红色具有警示作用,因此有害废物被放入红色桶中;其余的是可回收的,可重复使用的垃圾放入蓝色桶中。”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居民不太配合,偷偷把他们扔了。”周阿姨说,有一段时间,她总是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的背心袋,没有分类的迹象,在湿垃圾扔桶。打开后,她发现有很多小孩用的尿布,但不知道是谁扔的。

为了“查明真相”,周阿姨在垃圾桶旁蹲了好几天,终于一切都有了回报。她发现这些黑色马甲包被一个刚搬到这里的房客弄丢了。由于新租户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够,周阿姨多次上门宣传和指导垃圾分类知识,成功说服新租户参与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事实上,周阿姨向梅并不是唯一一位志愿成为“大侦探”的人,但福鼎市的童虹影阿姨也遇到了无视“固定时间”的居民。

在楼下垃圾桶被清理的时候,童阿姨总能在小区的小竹林里找到居民扔的垃圾袋。

作为一名社区志愿者,佟阿依并不太脏也不累,每天都要把丢弃在小竹林里的垃圾分类。同时,她也希望从垃圾中找到一些线索。最后,佟阿依在丢弃的垃圾袋中找到了当事人的明示信息,并通过多次家访和宣传有效地劝阻了个别居民乱扔垃圾。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365环保志愿者团队

在这些看守垃圾桶的志愿者中,有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老党员和老干部,他们头发花白,也有来自其他地方的新的勤奋的人。由于他们的坚持和无私,崇古镇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上海的前列,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

黄之峰阿姨说:“即使刮风下雨,衣服穿得少,这些志愿者也宁愿打电话给他们的家人,让他们坚守岗位。”

“对退休的我来说,我喜欢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同时,我也希望当我第二次退休的时候,我真的不需要我们的志愿者。那时,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使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志愿者周阿姨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宣传有了新花招:唱童谣、玩游戏和快板相声都受到欢迎

“重新聚焦政府的号召,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变废为宝,垃圾分类非常重要!爱伦敦民谣,垃圾分类很重要,爱伦敦民谣,垃圾分类很重要……”唱这首民谣的时候,黄之峰阿姨满脸笑容。

黄阿姨说:“在泉山,这些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歌曲将由刚刚和牙齿脱落的老太太说话的小娃娃演唱。”

垃圾分类的宣传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流行的朗朗上口的歌曲、有趣的比赛和快板相声,吸引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自制广告牌涂鸦

泉山居民陈建青阿姨说,在早期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时,他们通常采用有奖竞赛的方式。

“垃圾投递的准确度越高,获奖就越好”。居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获得日常必需品和大礼包。这样,居民不仅可以更快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还可以以一种娱乐的方式接受和喜爱垃圾分类。"

事实上,垃圾分类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力量,而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做点什么,以便坚持下去。

“在重新整合中,政府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带入校园,走进教室,牵着手走进每个家庭的生活。”赵耀星,山东人,已经在崇古生活了七年多,说道。

“大手牵手”的形式不仅让垃圾分类的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也让一些可回收的材料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

父母和孩子用废纸制成的剪纸屏风不仅可以用来装饰社区,还可以通过书写标语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孩子们制作一些涂鸦卡,挂在社区里,可以随时宣传各种垃圾分类知识...

千年古村张延村:自下而上[/s2/]

在有1000多年历史的崇古镇张延村,干净的村道上几乎没有垃圾。但是就在一年前,张延这个有着一千年历史的村庄的垃圾分类等级还处于最低水平。

在清除张延村底层“帽子”的过程中,一方面严格执行“不分类、不收集”的原则。另一方面,以邻居为基础,在村里打“情感牌”。

来自张延的徐建表示,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尤其是85%的张延居民来自上海。由于许多因素,如工作时间、生活习惯等。,很难管理和实施垃圾分类工作。

张延村的两个委员会采取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方式。与业主和租户进行不间断的上门会谈、沟通和宣传。不管刮风下雨,挨家挨户地宣传和讲解垃圾分类方法。坚决贯彻垃圾不分类、不收集的原则。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工作也通过打“情感牌”来推进。例如,王艳萍作为村委会干部,经常以邻居的友爱和老乡的友谊,说服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这样,在严格的标准和“情感卡”的共同努力下,张延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有效的进展,其评级由下而上。

▲家庭宣传

崇古镇党委书记金彪表示,崇古镇通过基础管理推进源头分类,通过自主治理努力提高分类质量,通过方法创新全面推进创新工作。围绕工作重点、难点和难点,重点衔接生活垃圾的前端收集、中间运输和末端处置,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作为上海首批建立生活垃圾全区域分类的试点镇之一,崇古镇一年多来得到了大力推广。全市共有13个村(居)、16个住宅小区、12653个村(居)、1306个沿街商铺,74个基层单位基本实现无盲点全覆盖。公民参与率达到95.51%,分类纯度平均达到92%以上。生活垃圾,

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日前,市绿化市容局公布了上海首批18个达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标准的城镇名单,青浦区崇古镇就是其中之一。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拥有“上海历史年表”古文化遗址的青浦重固镇:引领垃圾分类新风尚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