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3字,读完约2分钟
今年6月,在2019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优秀案例发布会上,“青浦天山沟传承基地建设的保护与实践”被成功评选为国家非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在田野和山丘上唱歌,他们是认真的
曲子很长,声音很大。这是具有江南水乡独特魅力的青浦田民歌。田民歌是由老作家创作和演唱的。民国版《青浦县志·续杂记》记载:“唱响田歌旋律去节,远近皆闻”。2007年,青浦民歌被列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008年又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为民歌的再演唱迎来了“春天”。
描述:“青浦县杂记续编”
青浦区文化中心副研究馆员介绍说,田是伴随着劳动方式的存在而诞生的。天气越热,出汗越多,你唱歌时就越有活力。
李卫红和被采访:“他是一个集体工人。他在这里唱,在那里唱。这是他全盛时期的情况。他们还将在他们的歌曲班之间的田野里形成一种战斗歌曲的形式。”
许多人一起唱歌,这就产生了民歌的“歌班”。每个歌唱班都有一个协议,唱哪一个键,只有第一个歌手需要带头唱,其他人自然可以跟进。因此,主唱尤为重要。
李卫红:“我们对主唱有很高的要求。他应该有文化。虽然曲子不多,但他应该记得很多歌。声音很好,气体也足够了。”
当工人唱歌时,他们经常唱他们看到的任何东西。花、鸟、昆虫和鱼在任何季节都能唱这首歌。年轻一代会创造新的内容,所以流传至今的田的内容极其丰富。为了留下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青浦文化旅游局、青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青浦文化中心的业务干部们付出了无数的努力。
“我们的很多前辈都去乡下收集旅游资料,而且很多资料只能手工整理。遗憾的是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少了。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活着的老人,留下他能唱的所有歌曲。”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目前,青浦区以四个“青浦天山沟传承基地”为核心,有效地保存了天山沟文化的空室和资料,增加了天山沟的知名度,给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干部和传承人以更多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