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2字,读完约4分钟
舍北住宅配套设施不完善,浦南农村宅基地问题严重,农民拆迁意愿强烈...清明节期间,松江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玉建一路走访,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临走时,陈玉建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这是他的研究习惯,希望能建立一个联系群众心灵的重要渠道。
那么,区长对人们倾诉的需求有什么回应呢?重要的说明是什么?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和小松的研究笔记。
留下您的手机号码,搭建一座桥梁
松江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玉建
清明节期间,我去佘山检查清明节的交通安全。在九号线佘山站附近的汽车站,一个坐轮椅的年轻人认出了我,说要和我谈谈。名叫丁一的年轻人从四川北路搬到了北舍北公馆。在这次聊天中,小丁一口气问了我六个问题,包括舍北小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吃药不方便,公交线路间隔太长,地铁站下的公交站不合理等。当我离开时,我把我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小丁。在过去的两周里,他几乎每隔两三天就给我发短信,反映他在我们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大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最后,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第一线,深入到工人,深入到群众,听取意见和建议,如聊天和交朋友。因此,我的研究习惯是给每个研究对象留下我的手机号码。一些研究对象会通过短信告诉我,因为他们会亲自提问,这已经成为我掌握基层民众思想的重要渠道。事实上,我们的许多工作对策和方法都隐藏在这几句来自基层的话里。其中,针对丁毅提出的宋佳公路林吟新路口绿化遮挡视线的问题,我和区交通委主任同意增设一个红绿灯,力争在5月份落实到位。
清明节中午,我赶到松江浦南区新浜镇,在雨中参观了南阳村、胡家台村和许家槽村。在与当地干部群众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几年前,该镇通过市级土地整治和农村单元规划项目,解决了分散在偏远村庄的1000多名农民的集中居住问题。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仍有约5000名农民的住房问题需要尽快改善。首先,这些农民的房子大多建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其中一些已经是危险的建筑。第二,许多农民有强烈的搬迁意愿,他们期待解决搬迁的困难。
新邦镇大多数农民的问题也是松江农民面临的普遍问题。4月11日下午,我来到佘山镇新镇村,这是一个有700多名村民和300亩桃源的村庄。到目前为止,它还没有被移动或拆除,仍然保留着原来的农村特色。在苗金泉家的会客厅里,他告诉我他的房子是80年代建造的一座黄泥房子,墙壁不牢固,所以他不能为他的老母亲安装书桌空。像老苗一样,这个村子里还有40多个困难家庭,他们几代人都住在农村,外面没有其他房子。由于政策限制,农民无法就地重建房屋,大多数留在村里的村民没有经济实力重建房屋。村民们还告诉我,如果不拆迁,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经济能力在镇上或松江区买房子。
在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迫在眉睫。结合调查中听到的声音,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别实施政策,并逐步推进。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同时保留、改变和拆除它们。原则上,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规模的村庄应该保留,同时,可以重建的渠道必须向普通人开放,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就像旧街区的改造一样。这也是我国公共财政回馈农民、造福农民的具体举措。
过去,很多搬迁居民告诉我,虽然他们赶上了好的搬迁政策,改善了居住环境,但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当我在新邦和佘山调查时,我去了安置社区散步,现实和居民说的很相似。公共交通、食品市场、超市、银行、社区卫生中心和老年人活动室等必要设施严重不足。在这方面,我已要求区交通委员会、区经济委员会等部门进行深入研究,拿出一个有系统的计划,并多次强调要愿意为市民作出大量投资,同时扩阔视野,创新意念,以“补上功课”。举例来说,如果没有预留的空房间作为长者活动室的设施,所有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门都应该以出租的方式打开,而这些设施应该“嵌入”社区,让长者不用离开社区或过马路,便可以享受到安全和温暖的服务。
我个人觉得通过大规模的研究,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大规模的研究不是一种临时的应急措施,而是我们今后应该长期坚持的一项关键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的内务管理技能。因此,我要求民政事务处作出特别安排。原则上,今后每周五下午都不开会,以便留出时间让大家深入基层,增加大规模调研的密度和频率,努力探索松江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松江企业关心的发展需求,让普通百姓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松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