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5字,读完约4分钟
“十年前,当我申请我的本科专业时,我不懂康复治疗,但我被转到了这个专业。起初,我以为我只负责“帮助病人按摩”。但现在,在工作了几年后,去香港理工大学读完硕士学位,我才明白康复治疗与所有临床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也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关……”
7月29日,第三届上海青少年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预赛在松江区同济大学附属杨志康复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市84家康复医疗机构的600多名优秀治疗师参赛。这些参赛选手将通过预赛专业理论的笔试和复赛模拟练习,经过不同级别的选拔后,最终在10月份进入决赛。
“十年前,当我申请本科专业的时候,我并不了解康复疗法。我被调到这个专业。我以为我只负责“帮助病人按摩”。但是现在,在工作了几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读完硕士学位后,我越来越意识到康复治疗与所有临床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关……”陈斌,出生于1987年。
在上海阳光康复中心,陈骁是骨与关节康复部的负责人,他负责骨折或受伤患者的运动后康复,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也是一项体力活动。例如,骨折病人做完手术后,他会进行干预,帮助病人保持关节活动的范围,并指导他在病房里做一些训练,以防止关节僵硬。同时,他还必须通过一些负荷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对于康复中的运动员,也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并与营养学家一起制定日常营养计划。“康复治疗师属于医疗技术行业,这仍然是相对困难的,但前景会越来越广阔。”陈骁承认,由于整个行业人才短缺,他不止一次接到猎头的电话,其中大多数都是高端康复理疗中心。
“几十年前,国内医院基本上没有康复医学的概念。最多有一个理疗部或理疗部。但现在,不仅康复已经普及,而且康复干预也在许多手术前被提及……”上海市康复医学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国的康复医学学科起步才30多年,近十年来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扩展到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心脏康复、老年康复和肿瘤康复等领域,目前上海约有2000名康复治疗师,但与发达国家每万人10-20名康复治疗师的标准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举办这样一场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水平,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这门学科。"
业内专家表示,康复医学是基本民生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对康复有很大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增加,老龄化引起的疾病谱变化,老年人高发病率疾病的康复需求,以及慢性病导致的残疾需求,不断扩大康复医疗行业空室的需求。另一方面,根据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要求,我国二、三级医院需要5.8万名康复医生、11.6万名治疗师和90.2万名社区综合康复人员,是现有康复人才的10倍以上,人才缺口巨大。只有不断挖掘、培养和提高康复专业人才的水平,才能进一步推动整个康复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好地满足各类人群的康复需求。
据介绍,上海市青少年康复治疗师技能大赛由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市康复医学会和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主办,每三年举办一次。这是全市最早的全市康复专业比赛。在这次比赛中,不仅参赛人数比以往的比赛增加了近45%,而且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也有所提高。许多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都派出了高级康复治疗师参加前140名的半决赛,决赛比例接近5:1。除了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两大专业外,今年的物理治疗复赛还将细分为四个子专业:肌肉骨骼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和心肺康复,这不仅为年轻的治疗师提供了向同龄人学习技能的机会,也体现了培养专业高层次康复人才的初衷。
本次技能大赛是全市性的学术大赛,是挖掘本市康复治疗年轻人才的品牌大赛,是上海优秀青年治疗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康复医学专业队伍建设和康复知识传播的平台。作为全市创新康复治疗师培训的活动,竞赛组织者表示,他们将继续依托同济大学附属杨志康复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的专业资源和硬件优势,充实上海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的力量,为提高本市康复医学人才水平提供帮助,为建设“健康上海”的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