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9字,读完约2分钟
由松江开放大学和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近日启动。新邦镇农村的家庭农民进入学校,成为第一批受训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一个可以取得巨大成就的广阔世界,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实现农村振兴还是建设美丽农村,知识危机和技能危机都“迫使”每个农民接受再教育,保持用电充足,以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潮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区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是适时的,它为农民学习新的政策理论和现代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
“新职业农民”培训班之所以办得好,是因为专家教授们的讲座给农民兄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风暴”,这种“思想风暴”具有根植气、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教学灵活的特点,使每个人都能在“零距离”中感知现代发展理念,懂得经济管理方法,必将成为他们成长的“智囊团”,工作的“加油站”,发展的“领航者”
据报道,松江开放大学委托上海农林科技学院上农培训中心为新邦镇的“家庭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应该说,开设“新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场所和理念并不缺乏。只要组织有效,就能为自学培训和教育搭建一个大舞台。此外,如果政府能够为夜校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加上社会各界的全力帮助,自然会发挥影响力。
当然,“新职业农民”的培训课程不能满足于“干得好”。要真正造福人民,就必须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内容、模式和机制,让课堂变得越来越丰富,让农民想学的越来越多。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发展热点,选择广泛的“菜单式”话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每次讲座都能产生共鸣,激发思维,激发农民深化学习实践的内在动力和潜力;另一方面,我们要贴近发展的实际,不要停留在“主食”的内容上,而是要深入挖掘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特色内涵。这需要更高水平的夜校,更高的理念,说话的方式更贴近当地和农民。对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应特别注重思想、实践和地方层面,既要由专家学者从宏观层面进行讲授,又要与地方发展实践和探索的得与失相比较,并进行场内外的交流与互动。
就发展而言,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先进理论和现代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发展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提高松江“三农”工作水平,这应该是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