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开船吧,然后喂”,“伊喂”,“东方的头发白天是亮的”...这首用松江方言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民歌,被称为“田垚民歌,震撼吧”。这首民歌是去年由区文化中心策划的。它是在原新五区以民歌的形式创作的,中间穿插着新帮民歌的元素。演出以来,赢得了广泛好评,并于去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新人奖”。上海大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茹金山等人在今年8月下旬举行的“田垚民歌,震撼一个,打破一个”专家研讨会上肯定了这一点。11月18日,“田垚民歌,震撼世界”将参加全国明星奖上海赛区的试唱比赛。这首民歌的作曲者是杨建国,该地区第二位器乐“人民之星”。
田垚民歌重生了
杨建国出生于1950年,13岁开始学习二胡。1968年,他插队定居新桥公社。他在公社的集体艺术队演奏二胡,并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自己作曲。回到城市后,他坚持了几十年的音乐学习和创作,并积极参加地区文化馆组织的演出。2006年前后,他创办了中山万谷江南丝竹俱乐部,并一直担任主席和二胡演奏家。2009年,杨建国创作并创作了民族乐团《时代秧歌》,2012年被评为区内第二届器乐班“人民之星”。杨建国擅长创作歌剧,并在世界上创作了许多小歌剧。其中,《春燕》和《兄弟情深》获市级奖项。由著名剧作家卢俊创作的两部大型现代上海歌剧《拐弯处》和《李竹元》也是由杨建国创作的。
杨建国第一次接触民歌是在2014年。新邦民歌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创作新的歌曲,于是他和时任区文化中心副主任的杨峰一起创作了新邦民歌。杨建国到新邦采风,对演唱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第一首歌(唱喊)和邀请函歌(跟着喊),还参考了一些松江地区流传下来的民歌。2015年,区文化中心主任陆春彪为杨建国创作的新帮民歌《唱响农民的幸福梦》作词,同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新人新作品奖”。前年,这首歌被邀请参加长江三角洲民歌邀请赛并获得金牌。
新邦民歌在舞台上的成功表演极大地鼓舞了创作者。去年,区文化中心计划以田园民歌的形式创作《田园民歌,摇摇一条河》,传统的田园民歌得到了重生。杨建国说,田歌吴昕和茂港一带的正宗民歌不同于新邦民歌。新邦民歌的节奏和旋律相对复杂,而茂田民歌则相对简单,主要以男女二重唱的形式出现。
联合学校继承民歌
杨建国说:“今年以来,莆田民歌在学校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传承。目前,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院已有40多名学生演唱了《莆田山歌,震撼砰》,并于11月10日参加了上海电视台的合唱节目录制。莆田山是唱给观众在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据介绍,接下来,陆计划写一些童趣十足的民歌歌词,用松江本地民歌的旋律演唱,主要在中小学生中推广,使莆田民歌能够代代相传
去唱松江的故事。
杨建国认为,在学校普及莆田民歌最大的困难是方言问题。现在,许多市民来自全国各地,说普通话。就连当地的孩子也不会说松江方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院传承期间,杨建国首先将自己用松江方言演唱的歌曲录制成视频,并教给老师,然后老师教学生唱歌。教孩子们唱不能太长的歌。《田垚山歌·撼梆》原曲是摇八桨,根据学生特点简化为摇四桨。最初的民歌没有伴奏,他给学生们增加了钢琴伴奏。
杨建国说:在莆田,学生要克服各种障碍,学会唱民歌并不容易。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莆田民歌是反映松江农村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歌曲。这不仅让农民有机会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也起到了一定的提醒大家保护当地生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