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5字,读完约3分钟

6月8日,在四井古镇的马家堂,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一群穿着蓝色长袍的表演者手持乐器,演奏当地的民间音乐十朵锦缎和精美的鼓。端午节那天,游客们在这个古镇来来往往。许多游客跟随声音,一起参与体验。他们制作面塑,切一些漂亮的窗花,品尝广利粽子,看一场有趣的皮影戏,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节。将非物质文化元素植入旅游场景,展示“上海根”丰富的文化遗产,激发全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意识,已成为我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课题。“景点是静态的,非遗产是动态的。将非遗产植入旅游业可以激发非遗传发展的活力。景区的文化内涵得到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增强。“在区文化中心负责人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携手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实际落地过程需要不同的‘开放方法’。”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非遗产展览丰富多彩

在今年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我区的非遗产展览活动规模是历年来最大的:共有111项活动,涵盖戏剧、讲座、展览和体验等多种形式。项目包括沪剧、平潭、丝网印刷、剪纸、江南丝竹、皮影戏、香包制作等,内容丰富。仅从6月7日到9日,就有51项活动在各个街道和城镇密集举行。非基因遗传者走向公众,在舞台上表演,或手工教学,从而实现“见人、见物、见人生”的非基因遗传。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非遗产来自人民。我们也希望非遗产回归者能够在人民中间扎根。”区文化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的提法是“不离开社区”,现在改为“不离开社区”。端午节期间安排的51项“非遗产社区”活动,营造了“无论游客到哪里,都有非遗产展示”的氛围,使非遗产在社区扎根。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据区文化中心非遗产办公室统计,目前我区共有3个国家级非遗产项目、10个市级非遗产项目和29个区级非遗产项目;国家级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8人,区级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人。

[/s2/]旅游业“生机勃勃”[S2/]

6月7日,九亭镇民间音乐队来到方塔园,带来了江南的竹葫芦表演。与此同时,在美丽的小昆山公园,游客们正在观看申卓竹编展,这是一个区级非遗产项目。

“非遗留项目在社区中展示,内容和受众有限。当你去景区,你可以突破限制,形成一个有用的自然景观的补充。”区文化中心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期间,他们计划将整个区内的非遗产项目集中在某个景点,使非遗产日真正成为一个旅游节。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除了项目的展示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与“吃、住、游、购、娱”的旅游元素深度结合。野谢软饼甜糯,但不容易保存,所以现在通常煮着吃。为此,叶燮镇正与上海视觉艺术学校合作,制作叶燮软蛋糕作为伴侣礼物,便于存放和携带。古刺绣针法灵活,区文化中心与上海工程科技大学合作,探索古刺绣在服装中的应用。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我区正在努力寻找创新的方式来传承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非遗产+旅游”的市场潜力正在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日前,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公布了12条非遗产旅游线路。我区的四个景点,即杜雕花楼、祖ibaichi公园、松江博物馆和广福林文化遗址,连接成“江南风情——记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路,游客可以沿途欣赏非遗展,如古刺绣、皮影戏、于天成堂的中药文化和江南丝竹等。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非遗+旅游 文旅融合游松江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