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5字,读完约4分钟
东石村位于叶燮镇东南部,由原石兴村和董烨村组成。南面是金山区,东面是奉贤区,西面是野斜塘,北面是大星村。东石路从北到南贯穿村子的中心。森林茂密,环境宜人,是松江优质水稻品种松早香1号和松粳1018的著名产地之一。
东石村的农民吴杰(音译)将迎来100亩优质早稻的收获季节。因为是好品种,所以也抢到了“早市”,而今年看到的“好收成”让吴姐很期待。
东石村是浦南典型的纯农业村,村内有耕地2300亩,吴姐是17户农民之一。虽然是传统农业,但有必要玩“新把戏”来增加收入。首先,优化了武街的种植结构,种植了两个优质品种“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
除了从田间“加减”中获得产业布局的第一手“好牌”外,最重要的是武街农场实现了“订单农业”和“品牌农业”的转型。和叶燮镇的其他16个农场一样,吴杰与宋林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大米由宋林公司购买。经过加工后,印有“宋林”品牌并投放市场。
“有了宋林公司的品牌和销售,收购价格可以比全国收购价格高17%,100亩稻田至少比以前多3万元。”东石村农副业主任严庆海表示,东石村2300亩耕地的大部分已经与宋林公司签订了合同,并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合同。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种粮农民的“口袋”,村一级也将积极支持农民成立合作社,鼓励农民将大米销售渠道从“卖米”扩大到“卖米”,从而增加农民粮食生产的附加值。
“良好的生态”和“良好的生活”
绿色农业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村民陈晓是东石村两户农牧民之一。与传统养殖不同,陈晓的养猪场采用“绿色”养殖方式,用益生菌饲喂专业饲料,改善猪的肠道功能,促进猪的生长,同时使排泄物更健康,减少异味。粪肥收集后,有机肥就近还田,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而且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有了好的环境,村民们需要有一个“好日子”。去年以来,农民集中在东石村。根据计划,东石村的400多户居民将搬到隔壁大星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与过去相比,居住区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将实现质的飞跃。“出门就是一个公交站,天然气就会接通。计划中有幼儿园。”说到这里,村里的党委书记王小龙就像要搬家的村民一样激动。“13栋样板房的建设已经完成拆迁工作,计划10月份开工。第一期150户计划在年底建成,加上大星村。预计社区内的700个家庭将在三年内完成。”
融合唤醒休眠资源
王小龙和村民一样,很高兴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设施。然而,当他高兴的时候,王小龙有一个额外的“发展账户”——村民们已经搬走了,但原来的建设用地还在,村子的良好生态还在。这些能成为空进一步挖掘村级经济潜力的空间吗?
“农村的活力最终来自繁荣的工业。发展农业和农村是关不住的,只说农业是不行的。”在农村呆了20多年后,王小龙对东石村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在打好农业基础的同时,也要实现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大星村有一个‘88亩地’的乡村旅游品牌,我们东石村留下的土地和良好的生态就像沉睡的资源,也需要被唤醒,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本。”这个集中居住项目不仅会改善村民的生活,还会给东石村带来与“乡村旅游”接轨的机会。
在文化方面,王小龙坦言,这也是东石村振兴发展的一个不足。在他看来,农村文明是不能加速的,而要通过继承、保护和发展优秀的农村农耕文化,建立一种新的现代风格来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下一个“当务之急”是挖掘农村本土文化人才,鼓励和引导各界人士投身农村文化建设,激活人地等因素,充分释放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