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92字,读完约7分钟
3月27日下午,上海市防治肺炎疫情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从3月28日零时起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这一决定的背后,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作人员和集中隔离场所的支持。3月28日上午0点45分,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应急准备,东京镇集中隔离区迎来了第一批移民。据悉,松江区已经设立了九个集中隔离观察点。
相互理解与合作是主题
“你好,我是机场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我想通知你,我们已经成功到达集中隔离点。船上共有27人,其中一名是外国移民,有一名随行翻译。”机场安检人员走进东京镇新设立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车上乘客依次下车办理登机手续。与几天前只戴口罩的入境人员相比,这些入境人员几乎有“三件套”的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这使得现场的气氛显得有些紧张。
这批移民来自泰国普吉岛。随着COVID-19肺炎疫情的加剧,普吉岛的许多企业已经关闭,这使得许多在当地学习和工作的人别无选择,只能回家。在当地担任跳水教练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乡在湖北黄冈。他原本打算利用湖北“疏通”,回家见见离家已久的父母。现在泰国的疫情很紧张,这加速了他回家的念头。陈先生对上海所有移民的集中隔离措施有些了解。他说他非常了解这种集中隔离措施,应该积极配合。“即使我在上海不被隔离,我回到家乡也会被隔离14天。”
与冷静的陈先生相比,来自河南郑州的冯先生有些困惑,也许是因为他的长途旅行。他没有意识到他必须经历14天的隔离,直到他走进自己的房间。他从小就有武术的梦想,20多天前才去普吉的泰拳馆学习和训练。他没想到泰国的疫情如此严重,拳击馆关闭了,所以他不得不回家。“我没想到我会成为第一批在疫情之外进入上海时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冯先生遗憾地向记者摇摇头。
简化流程以降低感染风险
与入境人员的冷静不同,集中隔离点的工作团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来自于从0: 15开始不断报道的新闻,连续四批80多人的入境人员不断向集中隔离点行进。
这时,医疗工作组发生了纠纷。“这个过程不起作用。这样,人们呆得太久了。你想让他们在雨中排队吗?”一名医务人员在讨论中大喊。
原来,在模拟演练中,报名人员需要填写相关信息,签署通知和承诺书,并完成报到付款、体温监测、领取消毒产品等相关手续。平均来说,每个人至少要花5分钟的时间,但是许多在几个小时内到达的入境人员很难很快“消化”,但是信息登记和行程核实是必要的。最后,东井镇安监办副主任、集中隔离点协调负责人张连军“做了最后决定”:“必要时,可以简化流程,信息登记工作将等到入境人员休息完毕,我们的医疗工作团队将努力工作,穿两级隔离服。服装,要求二次验证和确认,并拍照保存档案。”张连军告诉记者,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移民的安全和感情。简化流程就是减少等待时间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张连军说,这样的决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即在进口防疫的关键时期,尽量减少机场转运队的停留时间,并“解开”机场转运这一闭环管理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专注于隔离团队,为自己负责。”
新皇冠肺炎爆发以来,东京镇承担了集中隔离点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任务。这里建有两个集中隔离点,开展了多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为基层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东京镇接到移民集中隔离的任务后,迅速打开了前期准备好的待命点。此时的111个房间已经完成了综合消毒、24小时观察等消毒工作。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是理想的集中隔离点。同时,接到命令后,东京镇迅速成立了一个医疗工作组、一个保安组和一个保安组,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立即开始工作。目前,集中隔离点每班配备五名医务人员,实现三班轮流。公安、城管、特保等16支安保队伍全面到位,以政府部门负责人为总协调人、以政府党员志愿者为主力的安保队伍陆续进驻,提供后勤服务、心理咨询、语言翻译等服务。
张连军还告诉记者,在早期封闭的中国重点地区集中隔离站的人员服务团队即将“解禁归来”,隔离站将迎来强大的“援军”。“他们现在正在进行家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期满后,他们将能够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并利用他们的经验为移民提供服务。”他表示,东京镇入境人员集中检疫点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单人和单间实施14天检疫医学观察。同时,相关防控和服务工作将按照前期全国重点地区上海入境人员集中检疫点的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进行。
在6小时内准备2个隔离点
3月27日下午接到通知后,中山街第一时间完成了人员集合,约6小时内完成了两个新隔离点的改造。除了之前的隔离点,截至3月29日上午,已有243人成功进入上海的三个隔离点。
街道社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周爱华的手机上有六七个微信群。在过去的两天两夜里,她几乎没合眼。不断协调新增隔离点的硬件改造,以及食品配送、垃圾收集、垃圾清运、物料配送等。她是隔离点的“大管家”。
在周爱华及其同事的协调下,仅用了约6个小时就完成了新增两个隔离点的硬件设施改造,包括外围道路护栏、洁净区、缓冲区和污染区的划定以及物理密封隔断。在缓冲区无法划分的酒店,应临时将容器改建为缓冲区,供员工消毒和更衣。
同时,在区相关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在三个隔离点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建立了“双组长”制度。组长分别是一名医务人员和一名工作人员。主要由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当天就打包进入了隔离酒店。经过培训等一系列流程后,三个隔离点的所有人员于3月27日11: 00到位。
增设隔离点后,中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丁开始向两边跑。在此之前,她是街上一个集中隔离点的负责人,她有丰富的经验。现在,她主动承担了另一个新增隔离点的医疗联络工作。隔离人员每天进行两次温度测量。跑了一圈后,防护服汗流浃背,护目镜模糊不清。在她看来,医护人员不仅在做日常的医疗护理,而且还有心理咨询师,他们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安抚隔离人员的焦虑。
中山街资产公司的王磊是其中一个隔离点的志愿者。他在隔离点安顿下来后,非常忙。由于防疫要求,隔离点的电梯不能使用,所以志愿者主动帮忙搬运行李。即使王雷是一个1.95米的大个子,他提行李的时候也会觉得精力充沛。他说:“这能让同胞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只要每个人都平安健康,这是值得的。”在酒店服务人员短缺的情况下,王磊等志愿者也承担了送餐人员的工作。
在另一个隔离点,为了给隔离人员提供更好的帮助,在隔离点设置了专用电话线,安排志愿者24小时值班。城市管理团队成员顾海峰是一名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接到了大约30个电话,其中大部分是刚入住的人打来的,他们并不清楚很多信息,比如体温测量次数、隔离时间和注意事项。
隔离点在入口处设有一个出货放置区。来给侄子送日用品的吴先生说:“我侄子昨晚从英国回来后就被隔离了。侄子在电话里告诉我,酒店服务很好,隔离和保护措施很严格,住宿很安全。”
此外,每个隔离点都配有两名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两名工作人员驻扎在监控室,防止挨家挨户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