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学术风格没有减少。
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阅读日”。松江区举办了一系列读书活动,用书抗击疫情,用读书温暖人心。“读云”在疫情防控期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一大亮点。云讲座,云直播,“打卡”阅读...这种新颖的组织形式拓宽了学术领域的文化空空间,也使阅读在特定时期有了不同的风格。
学术领域是松江的文化名片。在《松江人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 -2019)》中,“学术领域”被列为松江建设文化名城的一大特色。经过三年的努力,松江书香文化工程建设继续发挥其实力,一批“网红书店”相继落户松江。学术品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优秀文学作品创作不断创新,全民阅读理念逐渐普及,学术领域的文化品牌日益凸显。
特色书店
创新阅读
书店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随着实体书店的衰落,一批高价值的特色书店落户松江,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俘获了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的心,成为网络红冲的场所。素有“最美的书店”之称的中书阁时代书店,隐藏在广福林文化遗址中的朵云书院,依托百年古宅的新华书店,都有着独特的色彩。松江将书店与景点、商业区、历史遗迹等融为一体。,并将阅读融入生活,这不仅创造了更具吸引力的文化空客房,丰富了彼此的内涵,也赢得了实体书店空客房的生存。
记者在松江人文活动中心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施工,初步装修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作为松江文化的一个新地标,松江人文活动中心的建成将弥补松江文化基础设施的不足,市民可以在家门口参观图书馆,听戏剧、歌剧和交响乐。此外,广福林文化遗址二期工程、中国“二陆”读书台和大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在建设中,这些项目的落地将为松江市民增添一缕书香。
硬件空室的建设是“优秀的”,软件的阅读活动也不是“失落的”。通过定期运营,云剑读书俱乐部、华亭讲堂、松江人文论坛、人民课堂等公益讲座成为松江的学术品牌。“夏季阅读月”、“阅读马拉松”、“阅读节”和“书香月”等一系列活动将世界与书籍联系起来,传递阅读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街道和城镇也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创造独特的阅读活动。佘山镇把他的读书活动搬到了稻田里,以“向涛、书香、秋香”为主题,让每个人都能闻到稻香,品尝大自然书籍的芬芳,唤醒他们对读书和美好生活的感情。
重复着著名的作品
全民阅读
学术领域的建设与名著相辅相成。记者从松江人文创造社了解到,今年将出版第一卷《松江人文大辞典》,该辞典汇集了松江乡贤们的人文智慧,将把前人和现在人留下的文化财富完整地传递给子孙后代。以历史为脉搏,以书籍为媒介,通过书籍的编撰,将松江丰富的历史细节转化为文本记忆,使传承链条更加完整,增强了松江的文化自信。
2019年,区文化旅游局发起了“松江人写的书,或松江人写的书”的征集活动,一次报名人数众多。据初步统计,松江区共编辑了194部优秀图书(套),包括地方教材系列《松江简史》、《松江历代优秀古诗汇编》、《筷子文化》、文化地图系列《松江建筑》、《松江书法》、《松江绘画》、《松江山水》、《松江民俗》等。除此之外,还有地方史籍《松江老街》和地方档案馆的《典藏集》等。此外,目前正在编纂的书籍有《上海书法文化千年图史》、《董其昌书画全集》、《陈继儒选集》、《南村诗选》、《程世发艺术研究随笔》、《松江工匠精神》、《松江简史读本》、《云雨》等。
书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如何让全民阅读成为松江人生活的新常态?公共文化传播开启了“最后一英里”。2019年,区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完成了4.2万册图书的配送,较好地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数字化建设也在同时推进。各乡镇图书馆都引进了“松江文化云”和东方信息园的功能,配备了60多万本电子书,送到了人们的家门口。
随着特色阅读活动的开展,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随着手机和互联网成为中国公民接触媒体的主体,听书成为了读者的新选择。4月23日,“阅读与润色生活”系列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中山路的百色艺术空厅。与此同时,“故事中的故事”广播电台开始运作,每周都会推出一段或一段阅读材料,由朗诵沙龙的学生通过音频与观众分享。每个月,专家和教师都到镇上讲解阅读技巧,推荐好书,讲解诗歌,让他们阅读。此外,区教育局的活动,如“以诗为媒,为爱发声”、“人文行走,在云端行走”、“在云端学习书籍,在云端聆听世界”,区妇联的“网上亲子阅读计划”, 区级政府工作党委的“机关党员晨读俱乐部”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