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3字,读完约3分钟
在杨珊镇长兴村,有这样一个“农民的家”。他们扎根于杨珊,默默地为实现自己的“农业梦想”而奋斗...
朱思豪神父:农民科学家
朱思豪,66岁,从事农业研究40多年。他培育了出产丝绸并在国内外获奖的生金鼻烟品种,以及获得世界纪录认证、只有乒乓球大小的甜瓜;他致力于研究“南果北移”的农业技术,使南方的水果生长在北方的土地上;他发明了四线生态自循环农业模式,不用化肥和农药,90%的水果和蔬菜可以直接生吃。这样一位出生在江苏徐州的农民科学家,与杨珊有着不解之缘。
2012年,朱思豪来到杨珊,参与了集农业生产、种植、采摘和科普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和旅游示范基地杨珊园的重新规划设计。他扎根长兴村,租了30亩地,开发创建了上海四系生态自循环农业实验示范基地。“过去,每个人都不看好实验学校。他们认为不管技术有多好,它都比学术学校好。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科学研究,把实事求是作为评判标准,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朱思豪致力于农业研究,热衷于推广农业技术。他将农民无法理解的理论编辑成新的农业技术资料,并分发了10多万册;举办了300多次农业技术培训讲座;不成熟的混乱品种给社会带来了数千万的利益。
长子朱冠金:农业创作的宣传员
朱冠金,朱思豪的长子,曾是《泰州商报》的记者和编辑。他和别人合作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的生意蒸蒸日上。当他发现父亲头发变白,不善于宣传时,他回到父亲身边当帮手,朱冠金把自己做生意赚的钱全部投入到“四线”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没有盈利。我们已将此作为测试演示模板,供合作伙伴进行现场调查。”朱冠金说道。基地经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来访代表团。合作项目不仅登陆福建、山西、安徽、江苏等地,文莱和马来西亚的企业也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基地面积小,种植的“新、奇、特、优”果蔬成为精品。“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商标,‘浩华’和‘四大系列’,第三个商标有望在明年年初下架。它是用父亲的头设计的,以防止伪造和侵权。此外,我们还申请了2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论文版权和4项软件版权。”朱冠金说道。
次子朱·:“典”与“农”后90
朱思豪的二儿子朱学的是智能农业物联网,现在他加入了“四线”生态农业。不像他的父亲和哥哥,朱,90后,熟悉使用互联网,并有很高的能力接受新事物。通过设计一个小程序,把公司的最新发展放进去,把我父亲培育的神奇水果和水果信息推到移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在这个小程序中预订和购买。小程序使用户彼此更接近,并形成合作关系。它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提高了收入。作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朱,结合兄弟的宣传思想,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拓宽网络营销渠道,从多个角度和维度与电子商务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核心优势,促进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