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0字,读完约5分钟
在朱泾,有这样一群村支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把最初的心放在行动上,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带头建立了抵御疫情的防线,组织了群众的共同防御和控制。用实际行动说明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展示了对人民的热情。
59岁的曹根林: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不要放松
朱泾镇万联村西接枫泾镇,北接松江区茅岗镇,是进出朱泾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万联村的防疫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目前,万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根林和村队成员从1月23日开始就一直在奋战。他们从事公益事业、牺牲个人利益、宣传防治知识、安排登记、值班...日夜奔波在防疫第一线,是村民心中的“脊梁”。
曹根林,59岁,多年前被诊断患有高血压和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希望以后能得到治疗。但是,面对COVID-19突发的肺炎疫情,他始终坚持防疫第一线,多次推迟去医院。2月28日,曹根林突然感到工作不适,于是去医院检查,却发现空腹部的血糖水平已经上升到14.6毫摩尔/升(正常血糖水平为3.9-6.1毫摩尔/升)。医生告诉他不要过度劳累,要住院,否则很容易导致并发症。但他很固执,在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后,他继续坚守在第一线。“没什么严重的,坚持下去。在特殊时期,我不能退缩。我要拿朱的‘西门’和‘北门’。”曹根林的话简单而坚定。
“我小屋的灯亮着,也许房客回来了。”晚上八点钟,村委会值班的曹根林接到了万安六组一位村民的电话。曹根林在排的早期就已经把房客作为重点区域的人来关注,但是因为他换了手机号码,所以一直没有联系到他。曹根林立即赶到村民家,进一步了解房客返回上海的路线,并告诉他不要出门。同时,他立即将情况报告给镇防疫控制指挥部,并及时将房客送到集中隔离点。
2月15日,一股寒潮袭来,而且是暴风雨。村里各个路口防疫控制点的简易帐篷被炸成了碎片。曹根林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这一点,心里很焦急。他立即联系并租用了集装箱,但集装箱很大,需要占用村民的私人土地。他主动走到门口与村民们商量和协调,并在征得同意后把它放了。“志愿者很难默默无闻地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也要考虑他们的实际困难,尽力改善条件,保证安全执勤。”曹根林说道。
周永康,52岁:“白+黑”是正常的工作
52岁的秀洲村党支部书记周永康,从1月24日起就一直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从未休息过。
流行病是命令,预防和控制是责任。对于这位21岁的党员来说,周永康心里清楚什么是“同舟共济”,什么是“护土、负责、负责”。
防疫工作开展以来,他和他的团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尽职尽责,带头负责,担任防疫工作的领导、联系人、看守和宣传员,形成了联合防控的凝聚力。
秀洲村对村内24个村民小组实行严格的“网格化”管理。一名队员带一名一线人员到村组地毯式搜索,掌握外来人员情况,并发布通知和防疫手册;同时,在村内设立了三个一级控制过境点和六个二级控制过境点,并有40名志愿者在过境点日夜值班。每周,周永康和村队成员都去路口值班,保护村子的安全。
除夕之夜,村里一家企业重点区域的9个人回到了上海。听到这个消息,周永康立即去企业登记健康信息并测量他的体温。他告诉他们要与世隔绝地生活14天,生活必需品由村子解决。在上海的归国人员表达了他们的合作和理解。
“在疫情期间,几艘货船停靠在掘石港的临时停靠站,人员已返回船舱。”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向海事处建议,应采取联合防控机制,做好对这些人的防控工作。他还安排了一个专门的人来测量体温和登记健康信息,并告诉他们不要上岸,并严格遵守14天的家庭隔离规定。他还动员附近的人们为他们提供自愿的“购买”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56岁的黄桂林: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居民[/s2/]
“老头,这些口罩是居委会送给你的。如果你出门时记得带口罩,你需要随时告诉我们。”
近日,56岁的西林小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黄桂林带着居委会干部给独居老人送口罩和消毒剂。
1月25日至今,黄桂林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有力有序地组织了疫情防控工作。西林住宅区包括万安新村、红旗新村、鹏心园、裕松园和西林街。面积大且分散,有许多古老的开放社区,这给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增加了很大的困难。黄桂林动员所有社区的居民参加志愿服务,在其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路口进行温度测量和登记,并对商店进行调查,以确保“一户一车”。
不久前,红旗新村一位老人因病去世。由于疫情期间对办白事有更严格的限制,黄桂林等居委会干部上门宣传说服,慰问安慰家属,发放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黄,只要我们看到你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你就像我们家一样。”听到家人对社区工作的肯定,黄桂林觉得再次受苦和疲惫是值得的。
自爆发防控战争以来,是他们顾全大局,勇于承担重担,勇往直前,为群众筑起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