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4字,读完约5分钟
东方。com记者黄立春10月8日报道:走进金山区漕泾镇湖塘村,碧水碧绿,绿树成荫,房屋基座整齐,船头美轮美奂,一派江南田园风光。在村委会旁边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老人在诊所配药、量血压,在日托站打牌、锻炼身体,在亭子里喝茶、下棋。每个人都拿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感觉很舒服。
描述:湖塘村部
38岁的湖塘村党支部书记申每天都在村里走来走去,与村民们聊天。在过去的几天里,这个村庄已经为每个家庭安装了天然气管道,主要道路正在建设中。当他看到任何影响步行的石头和其他杂物,他方便地处理它们,并不时地告诉每个人注意安全进出。
描述:沈(右一)在村民家里
就这样,沈在湖塘村当了15年的“村官”。问他是累了还是无聊了。沈笑着对说:“当村官固然有许多说不出的酸甜苦辣,但一是要靠村里班子的集体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我感到自信和快乐。”。
从“保护池塘宝宝”到“成为家庭成员”,我一开始就“碰壁了”
原来,申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月薪4000多元。2003年,当我听说我的家乡在招聘村助理主任时,他不假思索就回家申请了。当时,这个职位的月薪只有800元。尽管收入差距很大,沈说:“农村也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家乡的建设需要年轻人。”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唐瓦人,沈心中充满了熟悉土地、联系群众不应该有任何障碍的思想。他跟着老书记走遍了整个村子,逐渐意识到这些熟悉的叔叔阿姨们有两张脸:每次他们走下来看他们,他们总是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当他们在村子里遇到他们时,他们说话很有礼貌,不再随便多说一个字。
这一发现使沈认识到党和群众之间有一道墙,也使他找到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突破口。从此,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联系群众听意见必须“三讲三防”:即讲环境,让群众在熟悉的地方发表意见,防止怯场者讲真话;谈论态度,热情地面对群众,防止群众看着自己的脸说话;说话要真诚,听取意见时要带好自己的笔和笔记本,认真做好记录,防止敷衍了事。
描述:湖塘村的角落
拆除“隔墙”和架设“心与心的桥梁”取决于形式和现实。当农民搬进安置社区时,他们仍然习惯于在房子前后种植几垄蔬菜。过去,针对破坏绿色和种植蔬菜的“顽疾”,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劝说和清理。在走访过程中,很多村民向沈反映:“种了半辈子,突然不肯种,有点不习惯。”“搬迁后的村民没有土地种植。该村规定该社区不能种植蔬菜。每天,他们都上街买菜,生活费用增加。这真是让人无法忍受。”村民们似乎都在悲叹这次惨痛的经历,但沈觉得的作品不够细致。
申立即与村组商量,决定在村旁平整一个约50亩的废砂石料场,其中20亩用于种植和绿化、道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其余30亩作为“快乐农场”建设。村民们只要支付几十元的复垦费,就可以得到一毛钱以上。原来杂草丛生的荒地变成了精心规划的菜园。村民们不仅可以种植新鲜蔬菜,还可以解决破坏绿色和种植蔬菜的问题。
谁对“城镇保险”的配额有最终决定权?村民尝到了基层自治的“甜头”
“社会保障名额的分配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计划必须公开、公平、公正。今天,每个人都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我来告诉你两个方案的优缺点……”九月初的一个晚上,来自湖塘村的20组村民代表聚集在张的家,召开了一次村民会议,会议的议程是确定社会保障配额的分配方案。村民集体讨论表决,沈、和村干部现场指导监督,这是湖塘村“党建+基层自治”的常态。
描述:申向村民们介绍了正在进行的“美丽家园”创建活动
“过去,村民们听说要发放城镇保险定额,他们每隔一天就到村里来找我。他们担心我们会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一些不符合政策的人威胁说要制造麻烦而不给予配额。”沈说,要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要了解群众的心声。只有打开经商之门,我们才能走出基层治理的新路。因此,从2012年起,村里举行了村民代表会议,让村民们充分讨论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村民们发现,说‘管用’,自治的热情就更高了,每个人都更支持各种制度。”
“看来村干部的力量不大,威信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制定了“三个到最后”的工作方法,即村干部为人民服务,解决人民的后顾之忧,村组领导在第一线负责到底,关键党员带头示范到底;在湖塘村,草井镇创新型社会治理的“四单”(程序、责任、制度、考核单)工作方法得到积极实践,村干部权力得到规范,在党建指导下的基层自治和共治前景日益改善。
描述:沈(右)观看全村的视频监控画面
近年来,湖塘村先后被确立为全国文明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村级各种矛盾解决率达98%以上,全村没有出现越级上访。漕泾镇党委书记罗华平说:“四大名单工作的成效在湖塘村得到了充分体现。村里需要像申这样有思想、有动力、有能力的年轻人,他们能带来新的想法,给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