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0字,读完约5分钟
水泥的英文名字是水泥,上海人过去称它为“水泥”。1872年,现代水泥正式进入中国,在上海建立了英国领事馆。今天,水泥已经成为建筑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位于开埠之城的上海嘉定,自然引领潮流。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人们就用水泥来造桥,这就是黄都西江大桥。这是嘉定第一个用水泥砂浆造桥的记录。
此后,嘉定的桥梁开始使用水泥作为桥梁建筑材料。作为现代混凝土结构桥梁的开端,嘉定至今仍有两座相对完整的民国水泥桥——德泽桥和白家桥,它们历经了漫长的岁月,进入了“老年”,但它们仍在观望着寒冷和夏天,载着行人从南向北,为出行提供了便利。
德泽大桥:历史的见证
德泽桥位于南翔镇和平街大德寺前,是一座单跨水泥桥,桥身为石砌桥台和水泥栏杆。南北方向,穿过马池。它长15米,宽3米。东西方问题的数量:“民国六月十九日;德泽大桥;重建CCBA南翔镇”。该桥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明景泰二年(1451年)由李重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程重修,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石桥改建为水泥桥。
明·郑德的《练川图》被称为“德泽桥”。明代嘉靖、万历、康熙、甘龙、光绪年间的嘉定县志都称万寿桥。明代嘉靖的名字改为“万寿桥”,因为该桥位于南翔三大寺庙之一的大德满居寺前。
嘉庆的嘉定县志叫做大德寺桥。民国19年,改名为“德泽桥”。1992年,《南翔镇志》称之为“德泽桥”,而南翔人习惯称之为“大德寺桥”。
德泽桥两侧的栏杆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装饰,富有民国风格。桥面标有防滑田字格。北侧的桥台仍保留着乾隆年间“万寿桥”的桥额。
此外,德泽大桥还见证了日军在南翔入侵中国期间犯下的无数暴行。民国21年(1932年),《新闻》发表《嘉定创作录》:“万寿桥上的子弹是江故居的前半部分。”
西江大桥:嘉定最早的水泥桥
西江大桥位于安亭镇黄渡区,横跨古老的吴淞河,其建造日期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桥梁大修,用“水泥”造石,这是嘉定第一个用水泥砂浆造桥的记录。当时,水泥是从欧洲进口的,价格相对较高。还有两座桥,一座横跨新井,另一座横跨武堂。用来造桥的材料一半是木头,一半是石头。
有趣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通常的石墩和木甲板,而是桥的一侧(半桥)完全由木头制成,另一侧完全由石头制成。原因是这座桥是为了沟通海峡两岸的交通而建造的。按照惯例,责任自然应该由海峡两岸的人民共同承担。也许海峡两岸的人们不能就用什么材料来建桥达成一致,只能走自己的路,从而形成了桥是半木半石结构的奇特现象。
白家桥:三个镇之间的主要交通路线
白家桥是嘉定工业区楼堂和华亭镇唐兴之间的界桥。它是一座单跨混凝土桥,有石台,没有栏杆。南北方向,穿过老皇姑塘。它长10米,宽2米。东西两侧都有碑文,楷书桥名“白家桥”列在三个六边形框架中,桥的建造时间原本在两端的矩形框中,现已模糊不清。
白家桥的建造日期不详。根据周围村民的介绍,现在的这座桥是在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修建的,日本侵略中国被推到了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嘉定县续编《楼堂乡图》和《乔安乡图》中将其列为“白家桥”,证明该地区早在民国元年就有一座桥,但桥的南面是楼堂的韩家宅,桥的北面是唐代的张家牌楼,没有白姓村落,需要进一步研究。
大桥的位置是楼堂、乔安和汤行过去来往的必经之路,是主要的交通大动脉。当日本车马经过这座桥时,由于石桥不堪重负而倒塌了,所以这座桥得以重建,但它仍然是一座石桥。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由乡贤李成发起,上海石油公司代理人陈发起,掀起数千大洋,修成水泥桥,立碑立碑,但碑文已不复存在。桥的两边没有栏杆,这也方便了村民用扁担走路。桥面上有菱形线条,起到防滑作用。
嘉定的水泥桥大多建于民国时期。与过去的古代石桥相比,它们没有精美的装饰、壮观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虽然现在水泥桥随处可见,但在那个年代,与木桥、石桥等传统的造桥材料和技术相比,水泥桥还是比较少见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引领了潮流,见证了嘉定人的宽容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然,民国时期嘉定修建的水泥桥远不止两三座,但由于战争或不同时期不适宜的交通需求,大部分都进行了重建,所以许多水泥桥成为历史。现存的历史资料只剩下几个字。例如,《南翔镇志》说:“鹤颈湾大桥建于1947年。太平桥被日军摧毁,于1932年重建。乔庄于1935年重建。历史照片可以追溯到更多不同时期的水泥桥,如南翔仙槎桥、泰康桥、乔庄、太平桥、德泽桥等。
描述:白家桥
相关链接
[/s2/]嘉定古桥的“精华”
最早的桥:嘉定的“一号桥”是博德吉前上塘上的“托米桥”。这座桥没有正式的桥名,因为桥的两边有两座石托米,所以照例叫“阿弥陀佛桥”。菩提吉建于三国时期,据推测,这座桥的建造时期也不远了。位于安亭中学校园内的吴倩上塘博德济大桥被长期封锁,该桥被埋在土里。十多年前,这座桥是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挖出来的,是一座简单的拱形石板桥。
在嘉定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有三座石桥,即南朝梁时期修建在楼堂的安桥、中安桥(俗称香花桥)和西门外的桥。
最小的桥:社曲桥,建于明初一年(1621年),位于嘉定秋霞铺公园桃花潭南岸,长2.83米,宽0.8米。这是一座单石桥,可以称得上是这座城市花园中最短最窄的古桥。这座桥的名字取自陶渊明的《归乡》,是嘉定四君子之一楼建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