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0字,读完约3分钟
突发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使垃圾分类退出了舆论的热门话题。在嘉定,这项工作的进展并没有停止。根据《嘉定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 -2020)》,今年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的全覆盖,90%以上居住区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要达到标准。
疫情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在全民抗疫的形势下,嘉定应该如何回答垃圾分类的“试卷”?日前,记者走访了嘉定新城保利天鹅语言社区(马鹿镇)。8:30,是将生活垃圾放入社区的时候了。记者看到小区入口处的定点投放点干净整洁,几乎每个来扔垃圾的居民都能准确分类投放。8点55分,也就是发射结束前的五分钟,居民王(音)赶紧把瓶子、罐子和其他可回收材料放进蓝色垃圾桶,然后把所有剩余的垃圾放进干燥的垃圾桶。在疫情期间,虽然没有志愿者值班,但她的分类一点也不马虎。
今年2月以来,社区工作的重点几乎一直放在抗击疫情上,这使得垃圾分类的推广力度有所不足。在天鹅语言社区,只有少数志愿者坚持使用8个定点交付点。我以为居民会因为疫情而放松垃圾分类,但统计数字超出了居委会干部的预期:“今年1月,社区的干垃圾量为500桶,湿垃圾量为131桶,2月分别为443桶和105桶。这与疫情爆发前的情况相似。”洪德三坊党支部书记孙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发现居民的合作程度丝毫没有下降。"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习惯的形成绝非偶然。在它们的背后是一套你坚持的“成功的研究”。作为一个示范社区,保利天鹅语言社区从去年4月开始推广定时交付,分类方法和交付规则都已经深入人心。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联锁管理机制。
在社区的门房里,有三本透明胶片的账簿。不管防疫工作有多忙,这些记录定点安置、垃圾统计和志愿者检查情况的书,每天都要被社区工作者阅读。根据记录,工作人员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公布了一份“红黑榜”,并在各点张贴了良好的典型和不文明的送货行为。
坚持的力量在居民中延续。蒋小玲是社区的垃圾分类检查员。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检查工作每天都在进行,一旦发现有不符合交付要求的行为,他会立即进行劝阻。“仍然会有个别居民在这段时间内不放垃圾,或者看到没有垃圾桶就扔掉。”蒋小玲说,他将在社区的微信群中发布这些情况。“虽然姓不会被命名,但居民有荣誉感。哪栋楼做得不好,居民会觉得尴尬。”他说,在疫情期间,监管工作应该更加细致。
与保利天鹅语言社区相比,也有一些社区的垃圾分类不尽人意。没有志愿者的监督和居委会的反复强调,这些社区的垃圾分类似乎是“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针对这种情况,区城管执法部门也加大了对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教育或罚款的力度。